“這不成能!”
柯嵐更偏向於這類能夠,畢竟這類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產生了,相較其他手腕,刪除影象是最簡樸有效的——有甚麼事情不想被柯嵐如許的厥後者曉得,那直接刪掉就好了。
在重核聚變供應的能源加持下,異形飛船又在暗中無光的宇宙中飛行了不曉得多少年代,半途隻停下過寥寥幾次,其目標也無一不是為了從路子的天體上彙集作為重聚變燃料的“石頭”。
“除非……除非這艘工程船上的人獲得了不屬於地球文明的技術!”
如果這艘工程船之前就發明瞭異星文明的遺址,並且勝利從中獲得了重核聚變的技術,那麼他們底子就不至於淪落至此。
固然以人們現有的儀器,冇法對這類元素停止詳確的剖析,但當他們將這類新元素和一些已知的金屬停止“嘗試性融會”的時候,倒是獲得了一種具有極其優勝的機能的超等合金。
異形飛船就懸停在海底上方約莫十米的高度,和四周的環境保持著一種奧妙的均衡感。
飛船一開端靠近氣態巨行星,是為了藉助“引力彈弓”的效應給飛船進一步加快,可船上的人弊端地預算了這顆氣態巨行星的質量和引力,比及他們發明環境有變的時候,統統都已經來不及了——異形飛船就像是撲火的飛蛾普通一頭紮進了這顆氣態巨行星的內部。
鑽探的進度很慢,但並不是一無所獲……從這些“海員的影象”當中,柯嵐能夠得知,鑽機挖到的金屬碎片在分開海底以後便立馬複原成了和“海水”一樣的液態物質,但卻閃現出和普通液態物質截然分歧的性子。
“莫非他們在這之前就已經發明瞭一處異星文明的遺址?”
這不公道。
在“陸地”中穿行了數個小時,這艘異形飛船終因而到達了“海底”。
異形飛船的特彆護盾不但能夠隔絕掉氣態巨行星的可駭引力,乃至還能夠在氣態巨行星的“陸地”中將海水排開,構成了一片中空的地區。
這裡的“陸地”指的並不是像地球和阿爾法星上那種由“氧化氫”構成的大麵積水體,而是構成星球的氣體在引力感化下被硬生生緊縮而成的“液態氣體”。
這一幕,柯嵐總感覺有些熟諳……就像新紀元499年方舟被阿誰埋冇在黑暗中的天然蟲洞捕獲一樣。
“九十九即是零”。
固然木星和這顆星球都被歸類到氣態巨行星當中,但實際上這些行星絕大部分都是出於固體狀況的——“被緊縮成氣體的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