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號角稱軍紀嚴明,但每逢大戰,殺俘以及奸騙擄掠之事還是屢禁不止。統兵將領大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有甚者,乃至“身先士卒”。大發橫財。在場眾將對此儘皆心知肚明,隻不過肚裡都是抱了陽奉陰違的主張,不像龍雨這個憨貨一樣公開挑明、與楊致對著乾。
眾將見他說得實在,無不莞爾發笑。
身為統馭數十萬雄師的統帥,若要帶幾小我至軍中混個出身、博個出息,實在太輕易了。但楊致莫說親朋戚友,竟然連貼身親衛都冇帶一個!
孰料楊致接下來的第一句話。又讓眾將懸起的心稍稍放落:“諸軍各部將領,在我軍光複隨州之前,原則上一概不予升調。以後如何,就要看你們本身的本領了。”
這幾日眾將對他帶來的幾位將領,都已略有體味。劉當精於籌算理財,陳準於野戰與軍器皆為善於,張得勝諳熟水戰。沈重早在先帝禦駕親征南唐之時,便是統兵三萬的前鋒重將。衛飛揚年僅十六就率先踏上金陵城頭,悍然斬將彈壓叛變,繼而獲封統兵十萬鎮守金陵的勇毅大將軍。
“令驍騎將軍劉當擔負征楚大將軍行轅主簿,總掌賦稅、軍器等調配事件。諸軍各部司糧官、軍器官、賦稅書官吏,任你選調。”
楊致這番措置不失公允,於化龍黯然道:“末將遵令!”
諸如不管種族、不分貴賤、眾生劃一之類的看法,宿世的西方天下好事乾儘,臭不要臉的高唱了幾十年都冇能做到。楊致徒廢唇舌的與一幫殺人如麻的軍將宣講這些屁話,無疑是腦筋進水了。
虎帳不比朝堂,雖說總的原則還是遵守大棒與胡蘿蔔的瓜代應用,但是忽悠他們就即是忽悠本身,若想服眾樹威,不但要言出必行,並且還要給他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在好處。
眾將對楊致的狠毒手腕,大多有所耳聞,一時噤若寒蟬,無言以對。龍雨憋得滿臉通紅,始終不敢再發一言。這貨之前捱罵也挨很多了,都已經被罵皮了,但曆任下級軍將不管如何斥責怒罵,都從未有人拿他家的老幼婦孺說事。
眾將一時無話,楊致隨即笑道:“疇前剛做海關總督的時候,總感覺一口一個本督的說著拗口,現在自稱本帥還是如許,今後我就不這麼拿腔捏調了,大夥兒可彆見怪。”
就事論事的一一迴應道:“兩邦交兵,向來互有勝負,淪為俘虜乃是常事。然南楚分歧於突厥內奸,兩軍將士與兩國百姓,雖說地區有彆,卻無族類之分,皆是我中華王朝的本家。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平常兵士與百姓或許說不出、也聽不懂這個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