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農落寞的道:“你我這輩子還能有甚麼念想?早該滿足了!老夫既怕愧對先帝,更怕負了大夏!都說光陰不饒人,你我以及諸多重臣皆已老邁,還能為皇上支撐多久?楊致不召而歸,君臣之間便又會留下一道坎。雖說這道坎提起是千斤,放落是四兩,但總歸是道坎啊!何況先帝在位時成心偶然的打壓楊致等兄弟四人,實在是為身後計,為了將他們留與子孫用!此時不消,更待何時?皇上隻是年青氣盛、不敷老練,老夫信賴他的聰明,更信賴楊致絕對不是那種不知進退的人!”

二人同朝同事數十年,心中早有默契。互望一眼,不約而同的相視而笑。

密令禁軍大將軍周挺,禁軍副將軍嚴方、張安,禁軍驍騎將軍朱大為、陳準、胡智雄,內廷禁衛府將軍韋誌高,潼關守將王文廣。暗中嚴加防備,非奉旨不得擅調一兵一卒。

禦史言官、自命奸佞的清流文臣,在先帝的威壓之下,本來都是大夏朝堂之上充門麵的模樣貨,這個時候也都搶先恐後的跳了出來,紛繁上奏勸諫。近賢臣、遠小人、休兵罷戰、與民歇息、廣施仁政……。這些任何一名天子坐朝當政都極具保鮮度的話題,如潮流普通湧來。

明旨昭告天下,大勝突厥,索力可汗懼罪自刎,斬敵近二十萬眾,俘獲突厥王公貴族數千人。命討虜大將軍曾賢明班師回京獻俘,命董堅、淩開陽、肖剛、郭銳諸將親身保護耿超、李為棺木,回京述職受賞。命襄陽守將於化龍暫代楊耀之職,接掌火線軍務,派兵護送楊耀棺木回京。命寧王趙當、康王趙敢會同樞密院與兵部、禮部,於忠烈祠中籌辦楊耀、耿超、李為的喪葬事件。

王雨農嗤笑道:“老夫的日子莫非比你過得差了?我能讓你做甚麼?我隻怕你我百年以後,無顏去見先帝!楊致那廝向來是要甚麼有甚麼,想甚麼就是甚麼。本日我們無妨打個賭,就賭這一次楊致會不會回京吧!切勿拿甚麼外任重臣非奉召不得回京的藉口敷衍,你也曉得那廝膽小包天,底子不在乎。”

明旨詔令調遣淮南駐軍一萬、金陵駐軍兩萬,移師吳越,交由平南大將軍葉闖帳下節製。調遣中州駐軍三萬,南下聲援襄陽。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