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致何嘗不是無法之下才挑選秦氏作為藉助的平台?話說到這裡,二人之間的間隔又更近了一步。
徐文瀚點頭道:“確是如此,但諸子均有作為無益也有弊。大夏要一統天下,尚且任重而道遠。若作為治天下的守成之君,太子原是極好。但夏帝已過知天命之年,定會擔憂太子有力完成同一大業。就算太子將來能順利繼位,有兩個手握重兵的兄弟從旁虎視眈眈,可否坐穩皇位還在兩可之間。隻要禍起蕭牆發作內戰,強大的大夏瞬息便會土崩崩潰。若夏帝從長遠考慮,最感憂心的莫過於此。”
當今夏帝育有四子一女。農曆武成十年,立年方十五歲的嫡宗子趙恒為皇太子,其他皇子封王。次子趙當封寧王,三子趙敢封康王,其女趙妍排行第四,封長秀公主。農曆武成十四年仲春,誕下第四位皇子,取名啟,封越王。
徐文瀚寂然道:“我正有此意。”
徐文瀚笑道:“楊兄年僅十八卻霸術百變,近年過八十的老者更加周到老辣。”
喟然歎道:“你我初度見麵時那番說話,我是感到很多啊!我原也抱有避世隱居之心,但這兩年算是明白了。梟雄也好明主也罷,不管成敗興亡,到頭來刻苦的終歸是百姓。”
楊致連連感慨:“難怪,難怪!有道是虎父無犬子,這三兄弟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可想而知,那最小的越王長大今後也不會是甚麼弱角。大夏有這父子幾人,不會強大纔是怪事!”
“不是我自誇,我肄業多年讀書萬卷,三墳五典八丘九索無有不覽,天球河圖金人玉佛莫不詳究。可惜空負一身帝王術屠龍道,不得賣與帝王家!實不相瞞,我之以是承諾為秦氏幕僚,是想有朝一日能踏結結實為天下百姓謀福利,纔沒白在這人間活上一遭!”
楊致欣然若失的道:“寧為承平犬,莫為亂世人。我不曉得本身本來的設法算不算是抱負,就算是,也冇有你的那麼巨大高貴。你說的對,人不能白到這世上來一趟,總得要乾點甚麼。比及將來天下承平了,但願我們也能承平了吧!”
“……老徐,敢問您老貴庚?可有家室?”
“楊兄無妨明言即將搬家,勸其暫回廬州。若她情願,待過得幾日動靜漫衍以後,可從秦氏抽調得力護戍衛送她先行歸去。此次寧王被我們捅了一刀後,定會比之前誠懇很多。加上令嶽與舅兄都是太子的人這層乾係,信賴無需過分擔憂。嘿嘿,就看楊兄舍不捨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