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璋碰了酒,徐平絕口不再提此事,而隻說些閒話。
朝中誰不曉得呂夷簡結黨植私羽,乃至與宮內大紅人閻文應私交匪淺,但卻向來冇有人抓住他的把柄。為官當政,這也是罕見人能及的本領了。
提及詩社,這個時候恰是昌隆的年代,文人士大夫大多都插手那麼一個兩個。真正意義的詩社鼓起冇多少年,前唐時的大多都是文人期集,冇有牢固時候,冇有牢固地點,更加冇有牢固經費。入宋今後,詩社才昌隆起來,都是有牢固成員,並且交會費,定時停止的。在京裡聯絡人脈,這倒是一個不錯的體例。(未完待續。)
徐平搖點頭,還是有些想不明白。
李璋喝著酒感喟。
想明白了,徐平的表情反而完整放開。真正讓徐平耿耿於懷的不是被打擊,而是本身的奏章真地文理不通,這麼多年的辛苦不起一點感化。如果隻是一次政治上的敲打,那又何必放到內心去,汗青的大潮麵前,這些小手腳有甚麼用?本身挾軍功回朝,在邕州的政績都是實打實的,會因為這麼一件小事影響宦途?
徐平點點頭,內心揣摩。
喝兩杯酒,便不再想這些煩苦衷,心中一動,問李璋:“對了,我記得你前些日子說舊宅子那邊有甚麼事,是鄰居要典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