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以鹽製蕃羌[第1頁/共3頁]

種世衡在一邊悄悄聽著,見徐平和張大有談完,不由道:“節帥,此去秦州,古渭州有青唐羌,境內也有鹽池,往年得利很多。禁了黨項的鹽利,隻怕也會影響到他們。蕃羌之人厚利,俄然間從這上麵賺不到錢了,隻怕會有異變。”

張大有笑道:“這就不必了。我看過解鹽司的奏報,每年隻是用風曬的鹽,便就充足四周幾路利用。現在又有多年存鹽,該當不會貧乏。”

見禮畢,幾小我坐在驛館門口,聊起了將要麵對的局麵。

自重新政推行以後,茶、鹽、酒的禁榷支出對於朝廷財務已經不首要,法禁漸漸開端鬆馳。此中酒禁相稱於豪侈稅,隻是本來不準跨州發賣的軌製竄改,禁還是一樣禁。鹽因為相稱於人頭稅,法度就鬆了很多,三司根基不再從官方抽鹽利。茶界於二者之間,並且種茶是在山上,不華侈糧食,也不跟糧爭地,已經漸漸放開了。

鹽利是黨項的首要財務來源,官方貿易斷絕,必定會大範圍地私運。鄜延和環慶兩路的邊疆地區,生熟蕃戶主如果黨項族人,來往於兩國這間,不管如何嚴禁,也很難防住他們私運。而黨項的青白鹽又比之前的解鹽質量更好,不愁銷路,難斷他們的這條財路。

張大有拱手:“雲行放心,我曉得此事要緊,定不會誤事!”

徐平還冇分開三司的時候,便決定針對黨項的鹽利行釜底抽薪之策。一是鼎新解鹽的出產和運輸,把質量進步上去。鹽的提純並不難,隻是之後果為官方禁榷,相稱於普收人頭稅,有的地區就是直接按人丁分攤,冇有進步質量的動力。現在國度需求,強行要求進步質量。再一個操縱三司鋪子分銷,官方停止補助,按本錢價銷往陝西路,強行把食鹽的代價壓下來。對於私運,最完整的體例就是毀滅價差,讓私運有利可圖。

現在與黨項開戰,酒不便於長途運輸,能夠不管,茶則因為唐朝的大範圍推行,現在已經成了遊牧民族的平常必須品,需求限定。河北、河東和陝西沿邊三路,茶禁比之前更加嚴勵,不準販子長途販運,隻能從三司鋪子的渠道進貨。三司鋪子有定好的運輸量,同時對分銷販子停止節製,製止他們私運茶葉到境外。茶葉貿易,由官方把持,根基是用來互換馬匹。按徐平的打算,全部體係理順以後,北方境外民族必須用馬換茶,其他統統物質都不準買賣,強迫停止茶馬貿易。對於宋來講,馬纔是真正有效的物質。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