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天都山一戰的清理,徐平全數交給龐籍,本身隻是在一邊看著。他的原則就是實事求是,不管是功績,還是弊端,都要清算得清清楚楚。如果有與究竟不符的處所,當即便向龐籍指出。這一禮服從也大,捐軀也大,不管如何不能最後弄成一筆胡塗賬。
手裡握著荷包子的三司戰意果斷,爭辯的成果已經能夠想見,徐平懶得理睬那些反對的官員。因為養兵的財務壓力大,宋朝的官員很實際,不管是擴大還是畏縮,背後都有一筆經濟賬。這筆賬算起來劃算,反對的力量就不值一提,終究還是贏利的定見占上風。
天都山一戰後,隴右五軍證瞭然本身比禁軍能打,徐平在秦鳳路的軍政軌製鼎新,今後以後獲得朝廷承認,正式成為軌製。隴右五軍的全部官兵,因為這一竄改,職位和報酬獲得了大幅晉升,與三衙禁軍精銳看齊。因為對武將來講,軍職和兵職分歧,相對來講軍職升遷快速很多,報酬和職位也高很多。一樣的級彆,由軍職轉兵職都會遷官,而兵職同級轉軍職,則相稱於晉升,這五軍的將領將來前程一片光亮。當然,桑懌和高大全之前就還帶著禁秩,這又是另一個序列,禦前忠佐軍名下,與軍職、兵職無涉。
因為任福的死,朝廷總要做一個交代,韓琦調離涇原路,改任秦鳳路經略安撫使兼知秦州,但不再兼任都擺設、招討等使。秦鳳路的軍政體製至此肯定下來,經略使完整成為處所主官,不再作為帥臣批示戰事,戰役批示權移交給都護府。涇原路仿秦鳳路例,由禮部郎中、樞密直學士梁適代替韓琦任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兼知渭州。涇原路的禁軍采選以後,併入隴右五軍當中,補足本來所缺的兵額。剩下的兵馬,則分隸各都巡檢司,賣力處所治安。本來涇原路的鈐轄、都監等各種項目標兵職,全數同一為都巡檢司的都巡檢和巡檢,多出來的職員則編入隴右各軍任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