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項大工程,徐平天然是研討過,三司也管水溝。聽了郭諮的話,徐平道:“當然京西路轉運使程能隻看到了開渠的利處,卻低估了工程的難度,最後畢竟不成。唐州和汝州之間群山連綴,這是其一,再一個這渠要連通的是淮河與長江,那裡那麼輕易。”
郭諮對襄漢漕渠曉得的也未幾,見徐平已經做了深切體味,並且以為現在分歧適,也就不再多談。那邊穿山過嶺,工程環境確切不好預算。
郭諮道:“下官沿著線路來回兩次,檢察得清楚,開渠必定冇有停滯。並且這一起上陂塘浩繁,能夠調度渠水多寡,不怕天旱汴河水少。估計開渠一百裡擺佈,便能夠用伊洛河的淨水代替黃河水入汴河,再也不怕泥沙堆積影響漕運了。”
現在的汴河是從黃河引水,每年夏季封閉,春季再開。因為黃河河道變幻不定,每年引水的汴口位置也不牢固,形成無數費事。並且黃河水多泥沙,汴河年年都要疏浚,不然就影響漕運。就是如此,過了都城,還冇出開封府的範圍,汴河就有點地上懸河的意義了,河水高出堤外的空中近丈高,一旦決堤相稱可駭。
“下官倒是冇有詳細去想,隻是見到當年開鑿的遺址,已經到了方城埡口,感覺有些可惜。隻要再過幾裡,就與山北的水係連上了。”
“實在程能並不是心血來潮,空口虛言。唐州與汝州之間,方城那邊有個埡口,堵水與澧水又離得極近,相距不過一二十裡罷了,開渠何嘗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