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彆是比來都城裡開端學習京西路,培訓專門的管賬職員,更是熱點,乃至有很多從國子監轉過來,專門學習做賬的。進士不是那麼好考的,而讀一輩子聖賢書,不中進士就甚麼都不是,都城裡連個教職都不好找。七老八十纔有特奏名,還不必然熬得上,就是熬上了獲得個官身,也絕無前程,初級選人的報酬還趕不上現在公司做賬的呢。
管這裡的蔡提舉五十多歲年紀,蔭補為官,三十多歲才獲得實缺,到現在宦海上摸爬滾打了二十年,還是選人身份,官員中的最底層。如果在徐平宿世,冇法設想如許一個機構讓這麼一個小官來管,但這個年代就是如許,彆說是這培訓機構,大量的公司辦理者都是底層選人小官,另有很多是武官。所謂冗官,根基就冗在這些人的身上。徐平辦了這些公司,給這些人前程,有了實缺日子就好過量了,他們都從內心感激徐平呢。
都城好就幸虧這裡,甚麼都能夠缺,就是向來不缺人。並且隻要衣食無憂的人家,後輩大多能夠讀書認字,職員本質遠不是其他處所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