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鈐轄,你看周邊溝壑縱橫,誰又曉得通到那裡?倘有我們不曉得的小道,番賊沿路而來,出其背意攻我側後,如何是好?”
葛懷敏本就不是一個有主張的人,之前在夏守贇部下不消本身作主,統統好說,現在單獨出來領兵一時適應不過來。見李知和對峙,葛懷敏喚過本路鈐轄張建侯,對他道:“此去乾興寨另有兩日路程,路上多是生羌,路道不靖。一會你帶本部先行,打通門路,知會乾興寨主王文和天聖寨主張貢。我們數萬人馬,讓他們早早措置糧草。”
自慶州往鎮戎軍,比來便的門路是沿馬嶺水北行,到環州境內再沿其支流向西,一向到鎮戎軍北的天聖寨和乾興寨。這兩寨彆離建於天聖和乾興年間,以年號為名。
遵循王沿的擺設,葛懷敏的雄師應當儘快趕到天聖和乾興寨去,掐斷元昊出天都山後東向沿山路北進韋州的門路。那邊離這裡另有近百裡路,不該在這裡逗留。
看著一片殘垣斷壁,葛懷敏皺著眉頭對李知和道:“向來都說細腰城這裡是要地,如何看起來如此殘破?番賊在這裡駐有重兵,莫非冇有整修過城池?”
葛懷敏想想也是,這才喚過禆將劉賀和鈐轄李丞亮,各帶兩千兵馬,彆離向南北方向查探。以五十裡為限,明天去明天回。如果安然,後天雄師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