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頁/共3頁]

想了好久,徐平才道:“陛下,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國子監書上的那篇歐陽修的《原弊》,都進奏院書上的《裡正衙前論》,這兩篇文章明擺著對著來,如何回事?本來你三司刻書局,印的書上都是詳細事件,向來冇有出過這類事情,這兩個衙門的書卻喜好群情朝政。”

趙禎笑道:“你就是個滑不溜手兩不獲咎的性子,現在我們君臣說話,忌諱甚麼!朕倒是覺得,阿誰歐陽修講的很有事理,正切中弊端。都進奏院所講,固然是德政,但總不是個悠長門路。歐陽修讓朕節用愛農,莫非不該?皇宮裡儉仆一些也是應當的。”

李淑是李若穀的兒子,此時任知誥。他所上的十事徐平也看了,看起來富麗,洋洋數千言,但可操縱性實在是很差,並冇有比歐陽修高到那裡去。

“至於力役之弊,依歐陽修所說,又不要朝廷招公吏,又要減力役,那如何辦?村落的事件朝廷不管了,交給誰管?莫要說天下都是良民,冇有作奸不法的。不設官而民自治,那隻是說說的,天下間哪有阿誰事理!”

裡正衙前由役改公吏,徐平部屬的兵案是詳細籌辦的衙門,他說很多了,反而讓趙禎的內心有些不該有的設法。

細心回想了兩篇文章的內容,徐平道:“陛下,微臣覺得,這兩篇文章都不是無的放失,隻怕本來就是針鋒相對的。歐陽修文采飛揚,但是文中內容卻並不出奇,不過還是鬚生常談罷了。他說現在朝廷農政,其弊有三,一為誘民之弊,一為兼併之弊,一為力役之弊,治弊之方,不過還是輕徭薄賦,讓民歇息。而進奏院所講,則是不久前中書所定的鄉役竄改。裡正衙前為重役,因為此役傾家蕩產的很多,中書改成此役兩任無過犯,便可補軍將,由差役改成公吏,食國度俸祿,官方不再受害。歐陽修說誘民之弊,而都進奏院就說役改吏的好處,恰好針鋒相對,隻怕不是偶然。”

徐平心說,我三司的刻的書都是實事,可皇上你也不看啊。這類事情瞞不了人,偶然候殿上議事的時候,會拿三司刻書的內容來講,趙禎常常不曉得。這不希奇,就三司出的那書的內容,不是對政事很熟的人看了就會打打盹。另兩個衙門就分歧了,特彆是國子監出的書,先不說內容,文章都是出自名字手筆,光詞句就吸惹人。

在這個年代玩土改,又不是改朝換代,這不是要天下大亂嗎?徐平有宿世影象,天然曉得鄉村土改的艱钜,唐朝立國時授田也冇動世家大族的好處,更不要說這個時候連世家大族都冇有了,如許一來就是把全天下有地盤的都推到本身的對峙麵去。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