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比?相州買地,隻能種些麥粟菽豆之類,換不了多少錢。開封府置地,能種的東西可就太多了,靠近都城,很輕易就能換成現錢。”
徐平看著王素,微淺笑道:“此次回中牟莊子,我看莊裡種的大片棉花長勢極好。不瞞你們說,三司場務裡是有一處紡布織布場的,因為織機一向不順利,調試到現在。現在統統都已經順了,前些日子用我莊裡本來存的棉花試了一下,極是好用。比及了七月中下旬,我莊裡的棉花收了,棉布大量上市,你們就曉得這個的短長了。”
韓琦在一邊笑道:“本日雲行來出門會客,帶的禮品都是莊子裡的特產,倒真有些鄉間員外的意義了。像我等,在開封府冇半分地,要帶也冇處所帶去。”
徐平微微一笑:“歸正現在看起來,一畝棉花贏利相稱於兩畝水稻,你說呢?”
韓琦和王素相視而笑,大師都是差未幾的年紀,曉得這個時候後代是最難對於的。
想了一會,王素問道:“你把代價壓得如此之低,那種棉花還無益潤可賺?”
三司裡持續的紡織線一旦開起來,就會像怪獸一樣把大部分的紡織市場兼併,唯一的費事就是棉花供應量。而這就要依托王拱辰去開的營田務了,三司要本身供應大部分的原質料,而不能夠被私家的棉花農場捆停止腳。
中牟莊子裡的棉花是徐平宿世的種類,早就顛末端無數改進,纖維比現有的棉花長很多,也更加健壯,合適於機器紡織。而亞洲的原始棉花種類纖維短小肥胖,紡織起來困難很多,也很難利用大機器。
韓琦是盤算了主張不在都城置財產,一心運營相州故鄉。歸正官員置產就這麼兩個選項,要麼兩京四周,要麼本身故鄉,其他的處所冇有特彆的來由普通不會脫手。誰曉得哪一天本身有調到那裡為官的機遇呢?到處是財產難為審官院。
到了王素莊前,早已等在內裡的莊子主管急倉促地迎上來,施禮道:“見過待製官人,我家官人和其他官人都已經等在了西園裡。”
徐平帶了劉小乙和幾個侍從,騎馬沿著兩京驛路一起向東,到了八角鋪過了汴河,直向王素的莊子而去。
明天百口人回到了中牟莊園,帶著盼盼裡裡外外瘋玩了半天,明天一大早便就出門趕到王素莊裡,插手天聖五年進士中在都城同年的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