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錢糧為綱[第1頁/共4頁]

趙禎想了想,道:“此事如果你真地已經籌辦成熟,能夠上一道奏章來。”

見趙禎點頭,徐平又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百姓衣不蔽體,食不裹腹,官府糧倉空空如也,即使強行讓天下人安貧樂道,又能夠稱為亂世嗎?民氣即天心,這類時候,聖天子自當與民同痛苦,最怕的就是無事了。自該當奮但是起,使民食有肉,居有屋,如此才氣夠說是百姓安樂。臣固然讀詩書,但隻觀其大略,知其大義罷了,若要讓我尋章摘句,我也做不來。但賢人之心,卻隻對天下百姓念茲在茲,讓他們足衣食,而後開教養,知禮節,尚可算是亂世。如何能夠讓百姓充足?平常儒生士大夫,不過是讓陛下少取多予。但如許做獲得嗎?天下恰是多事之秋,到處都要賦稅,莫非讓官吏軍兵餓著肚子去做事?要麼就讓陛下節流,每天少吃一點,吃得簡樸一點,宮裡的人穿得差一點。但是說破天去,這又能夠省多少?更何況,那些人講到最後,所謂少取多予實際最後就是個少取罷了。”

“天然不該應允!那就是幾張紙罷了,如何能夠是財帛?如果陛下明天下一道詔旨,不準用購物券換三司鋪子裡的貨色了,誰還敢說能印出財帛來?購物券能夠當作財帛利用,是因為能夠換三司鋪子裡的貨色,那些貨色纔是財帛。三司的場務,現在所製的貨色,都是官方所未有,耕具、車輛,更是極大處所便了稼穡。這些說不上與民爭利吧?有了這些場務,便便能夠出產出財帛來,有了這些財帛,便便能夠少從蒼內行裡收稅賦,這是臣所講的少取。稅賦能夠減,但減的啟事,不是要責備國無事用不到賦稅了,而是三司能夠本身變出財物來了。”

剛纔話說得太急,徐平稍歇了歇,喘了口氣,又道:“此是對內,隻要朝廷府庫充盈,有賦稅在手,又怕天下出甚麼事?不怕百姓捱餓受凍,便便能夠行教養,令人知禮節榮辱,這都是易事。前人說做事要大綱挈領,綱舉目張,而賦稅就是這天下之綱。隻要抓住了賦稅這件大事,其他都無大難,隻要知人善任罷了。賦稅不敷,便就如鄙諺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雖伊尹周公在朝,隻怕也有力迴天。”

理清了本身的思路,徐平把手裡的酒杯放下,對趙禎道:“陛下必然要問微臣如何鼎新當前的弊端,實在說,這個題目太大。微臣當年東華門唱名,到嶺南邕州為通判,到明天也不過七年多罷了。所謂日學日新,日新日進,臣委實還不到敢妄言天下事的時候。陛下問,臣勉強答之,不到之處,陛下恕罪。”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