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清貴之選[第2頁/共3頁]

試館職是功德,可徐平曉得本身的斤兩,還真怕鬨笑話出來。館職以待文學之士,徐平偏偏差就差在文學上。要說策論,這麼多年過來,徐平也能做得似模似樣,不會比現在的文人士大夫差了,畢竟多了一千多年的見地。但館職考的是文學,考詩賦,這上麵徐平真是不善於。學士院試館職成績分七等,如果本身得兩個低下次的最差等返來,臉放到那裡去?就是興頭上的天子也冇臉麵哪。

見徐平不說話,石全彬道:“如何,雲行莫不是閒館職過於安逸?來的時候,但是官家特地跟我說,念你在嶺南數年,吃了苦頭,讓你過幾年安逸日子。”

初級館職多是真有職事,而初級館職則多兼任,以示清要才學,升遷也快。此時輔弼例帶昭文館大學士,次相帶監修國史,三相則帶集賢殿大學士。職位可想而知。

官職又有變動,由工部員外郎轉為侍禦史。此次升遷徐平內心都有些衝動,固然還是正七品,但線路卻今後分歧了,這纔是特旨升遷嗎!侍禦史再轉,就是司封郎中,一步就把冗長的看不到頭的那些員外郎給跨疇昔了。

至於李璋,則到皇城司裡的禁軍裡混資汗青去了。作為天子的表弟,今後估計就是在三衙禁軍裡廝混,平安穩穩地升上去,最後做三衙的初級將領。有宋以來,雖說是對宗室外戚壓抑得短長,但也僅指朝政罷了。最關鍵的三衙統兵權,一向都是外戚勳貴手裡,這也是宋朝天子為了本身皇位安定采納的辦法。

“是啊,這個趙元昊啊,桀驁不馴,很多人都說他有反心。自他繼位,竟然以跟他父親名諱相沖為由,把明道年號改成顯道,另有諸多不臣之舉。邇來朝裡就有人說他今後必反,讓官家下旨懲罰。”

至於張三娘念念不忘的讓徐平給他掙個誥命,這任務還冇有完成。以徐平現在的職位,加封父母在可與不成之間,還要看徐平回京麵君時的環境。

方纔平了一個交趾,黨項就迫不及待地衝到前麵來,本身在這個天下還真是夠趕,甚麼時候才氣迎來太常日子呢?

天聖五年徐平的同年進士,此時任館職的隻要狀元王堯臣和趙概兩人。他們都是在天聖八年召試學士院,王堯臣的成績比趙概好,為直集賢院,趙概則為集賢校理。集賢校理為真館職的入門,而直集賢院就要高一些。但另一方麵,王堯臣的階官由將作監丞升為著作佐郎,趙概則為著作郎,官階上又是趙概升得高。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