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衛總管正色道:“皇上,刺客如何措置,是現在一劍刺死,還是押入大牢,擇日斬首?”
在場之人個個嚇得神采發黃,震驚之下,竟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刺客持續道:“我聽得春秋期間,有一刺客,名叫豫讓,因著智伯對其有知遇之恩,對其以國士之禮相待。當時韓趙魏三家滅智氏,趙襄子竟以智伯之頭作為飲器,豫讓曾說‘士為知己者死’,不吝伏橋如廁、吞炭漆身,多次刺殺趙襄子,最後自刎而死。吳禦史對我有知遇之恩,本日,我便要效仿豫讓,與你這不辨吵嘴的狗天子同歸於儘。”
趁刺客思慮的工夫,侍衛總管快步上前,不及刺客反應,便奪下了刺客手中利刃,反手一擒,便將刺客緊緊節製,其他侍衛也從速過來,都上前壓住刺客。
皇上醒過神來,定定看向祥婕妤,淡淡笑道:“美人在側,朕還能想到甚麼,天然是聽美人的琴音聽的癡迷了。”
皇上也轉過身來,見此景象,也是嚇了一跳,但強自平靜問道:“你是何人,誰派你來刺殺朕的。”刺客也不管皇上的問話,隻是對祥婕妤厲聲道:“讓開,我不殺女人,你為這無道昏君擋刀,實在不值。”
本來戶部尚書隻籌算行此一招,卻不想聽得說顧南豐竟去青樓尋歡,便找至青樓,得知顧南豐素與柳詩雨相好,便加了這一條風化之罪。誰成想,柳詩雨竟然受刑不招,實在冇了體例,劉鎮隻得再次費錢打通青樓老鴇,這才形成了“鐵證如山”的冤案。
第二段方纔彈畢,祥婕妤忽見一蒙麵黑衣人騰空而來,手持一把利刃,直向皇上撲將過來。祥婕妤嚇得花容失容,因著皇上背對刺客,刺客來勢凶悍,祥婕妤來不及叫喚,竟是趕緊站起家快走兩步,擋在皇上身前,那利刃定定抵在了祥婕妤喉間,隻差一寸,祥婕妤便要血濺煙翠亭了,幸虧刺客及時罷手。
祥婕妤驚撥出聲:“義士不成,你報了一己私怨,卻置天下萬民於何地,如果本日你刺殺了皇上,必將引發朝堂大亂。再者,邊疆蠻夷一向對我朝虎視眈眈,不免不趁亂攻打我朝,乃至百姓流浪失所,生靈塗炭。皇上是明君,不若請皇上重查此案,若吳禦史真正冤枉,定會讓吳禦史沉冤昭雪,還請義士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