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崔大夫[第2頁/共3頁]

崔明大笑:“丹師不是也為庸國大夫麼,當知大夫不易做啊,哈哈……還是那句話,都是一家人,不分相互,如果庸侯給丹師氣受,固然來信奉告,我去尋庸侯的倒黴,給丹師出氣!”

跋涉多日,火線已見芒碭山,二十餘座山嶽鬱鬱蔥蔥,有溪流湍飛、有峽穀縱橫、有瀑布疊響、有鳥獸棲啼,經曆了揚州一場廝殺和藏匿後,回到芒碭山的感受實在是舒暢極了,這裡但是真正的故裡。

崔明對勁道:“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生分?”

崔明拜以大禮,告彆出府。

景會道:“待我考慮幾日。”

當夜,一駕馬車自廷寺大牢駛出,沈月娘以“誤信賊言”之名從輕發落,交了罰金三百錢後開釋。

又過了兩天,崔明親身上陣,將吳升等人送出城外,吳升道:“崔大夫新人新氣象,郢都詔令下達時,我在上庸恭候崔大夫駕臨。”

景會眉間一挑,接過丹瓶查驗半晌,寂然道:“這件事措置得極好,不成鼓吹出去。”

一去近月,莊園已經有了較大的竄改,本來拜彆時,頭甲的寨牆又加厚了一層,達九尺,寨子中的廣場移栽上了幾棵榕樹,遵循吳升的要求,搭建了一溜長凳。

景會點頭:“也罷,齊國至今未問你之行跡,想來也是偶然窮究,待我修書郢都,扣問王上之意……漁左郎身故,左徒府無人主持,郢都下詔之前,你先打理起來,莫令人亡政息。”

彆的,打算中的甲所、雜貨鋪、糧倉也在修建當中,全部寨子顯現出勃勃朝氣。

短短數日之間,崔明就邁過了平常士人一輩子難以超越的鴻溝,由士而為卿大夫,說到底,漁夫的死、吳升的靈丹都隻是助力,根子還在於他本人的出身,可謂“根紅苗正”,本就為楚國卿大夫另眼相待,換一個小國的公族以後,不折騰去半條命,是絕計做不到的。

金無幻一向惦記體貼著,崔明到時,早早就等待在旁,憂心道:“如此之久,月娘那裡能捱得住?且新任行走返回揚州,怕是就難辦了。”

在某個角落處,開鑿了一個半畝擺佈的大坑,內裡堆滿了遴選出來的細土,中間還立著木質的扭轉滑道、鞦韆等玩物,十幾個小童正於此玩得不亦樂乎。

此次揚州之行,破鈔頗大,卻也收成不小。揚州左徒是直接辦理與四國及百越相做事件的衙署,由漁夫擔負左郎,對吳升是個極大的隱患,是以吳升隻能行以決然手腕,不然將來的日子實在難過,說不定隻能持續流亡。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