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他竟看向了李軒:“都尉大人,叨教虞子與伊川先生之真意,究竟為何?”
我等景仰虞子的學問,承載其學,是為將虞子的學問發揚光大,並完美其學。莫非連其品德學說中的不敷之處,也一併秉承不成?”
他語音落時,那方明與孔修的神采,都丟臉非常。
龍睿很奇特李軒為何會呈現在這裡?就他的體味,李軒可不像是對儒門辯經感興趣的人。且這個時候,內裡但是人隱士海,閉塞不通。
李軒此時又道:“我再問,婦人既然隻能嫁一次,那麼丈夫是否應當隻娶一次?如果婦人死了丈夫之後,不該再嫁;那丈夫死了老婆,也是不是不該該另娶?你們必然會以男方需求承擔養親承家,祭奠之任來辯駁我,那麼女方為何就不能為生存,為子嗣再嫁?”
“荒唐!男女豈能劃一視之?”那德雅居士方明頓時眉頭大皺:“且你是何人?一個六道司的武夫,敢妄言虞子之學?”
這位會給李軒帶路?
另一名大儒孔修臉孔森冷的說著:“虞子昔日為壓服陳師中,勿要將其妹再嫁,在信中親筆寫道‘昔伊川先生嘗論此事,覺得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自世俗觀之,誠為迂闊;然自知經識理之君子觀之,當有以知其不成易也’。”
這明顯是要將理學,帶入到溝裡的節拍。如果不加禁止,那麼‘存天理,滅人慾’一句,會越來越監禁民氣。
而兩位國子監司業,則在針對二人的論點回嘴。
龍睿則是嘲笑不已:“這兩位說虞子的教誨,是‘存天理,滅人慾’,以為義與利是對峙的,理與欲也是對峙,以為利與欲為萬惡之源。
此時堂上的童司業,剛好說道:“昔日伊川先生有一侄女新寡,其父助其再嫁,還是伊川先生親身為他堂兄寫得行狀,並曾大肆鼓吹此事,獎飾他堂兄的做法。
“又是問心樓,是他?”
他二人一個是致仕的前吏部侍郎,一個是前翰林侍講,是南直隸卓越名譽的大儒,故而便是我教員,也不能失慎重以對。”
而就在過後不久,這兩位大儒就被於少保及景泰帝聯手免除。
李軒心想這位說的極有事理,虞子的這類做法,的確就是雙標狗。
“李遮天?”
虞子也讚曰‘取甥女以歸嫁之’,又說‘女子要從一而終不必拘泥’,‘夫死而嫁固為失節,然亦有不得已者,賢人不能禁也’。可見‘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一句,實為斷章取義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