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周武王伐紂與諸侯會盟於孟津渡,東漢大將軍何進在孟津渡設孟津關,保衛洛陽北大門。
竹紙有楊安玄地三成純利,楊安玄推讓不得,想了想道:“竹子‘未出土時先有節,至淩雲處尚謙虛’,就稱雲節紙吧。”
開打趣,楊安玄現在但是楊家但願地點,如果折在胡地,大哥非殺了本身不成。
蒲月二十三日,第一批竹紙製出,紙張淡黃均勻光滑,似有竹子暗香,手感細緻柔韌,強於桑根紙。
楊安玄再度請命成為先遣,與從洛陽南下分歧,此次跟從他的是被其稱為前鋒營的二十六人,加上趙田和陰績。
仰仗著《小窗幽句》,楊安玄地名譽如日中天。
這些終歸是前身楊安玄的影象,今身既有爭雄之心,當然要去親眼看看敵之是非。
楊佺期召眾軍將大堂議事,楊安玄正幸虧府中,身為校尉也有資格參與。
七月八日,二千新野郡兵達到洛陽城。
看著楊安玄安閒命令,窺伺、聯絡、搜尋、駐營等事安插得井井有條,與半年多前南下時判若兩人,趙田暗自感慨。
胡藩暢懷笑道:“如此甚好。”
胡藩見到楊安玄後,高興地笑道:“安玄,愚兄先謝過你送來的戰馬和寶弓,這段光陰愚習練騎射很故意得,想與你較量一番。”
一席話說得擲地有聲,胡藩悄悄獎飾,安玄小弟深明大義、捨己爲國,實在令人敬佩。
西晉時豐樂亭侯杜預曾在此架設黃河上的第一座浮橋,“河橋”。河橋已毀,孟津渡還是是南北來往的首要渡口。
“你所寫的《小窗幽句》愚兄已拜讀,字字珠璣,讀之清心脫俗,讓人沉思。此次中正定品,愚兄先預祝你得償心願,早展鵬程。”
胡藩帶來了最新的北地諜報:六月二日,後燕兵馬圍困西燕都城宗子,後燕國主慕容永派兒子常猴子爵慕容弘向雍州刺史郗恢求救,並獻玉璽一枚。
夏侯宗之收報後轉給楊思平,讓楊思平酌情措置。
郗恢除了是雍州刺史外,還督梁、秦、雍、司、荊、揚、並七州諸軍事,實際上就是與胡兵作戰的總批示。
公孫河早有籌辦,客歲與僑幽州的公孫氏(公孫瓚以後)聯絡上,本族成為公孫支脈。
看到援救慕容永的公文後,楊佺期很有些感慨,他與這位燕主算得上是舊識,太元十六年(391年)慕容永曾統兵度過黃河攻打洛陽,被他擊退。
天子司馬曜深覺得然,下旨讓青、兗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率兵援救。
這類平淡不消擔憂話不對題,歸恰是天馬行空,隨便冒出一句不知所雲的話,總有人大聲喝采,“淯水八俊、安玄最高”地說法已漸被士人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