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蓄勢待機[第1頁/共4頁]

純真防備可不是劉裕的脾氣,東莞雄師撤回,開陽一帶原有郡軍萬人,再留下萬人足以守城,劉裕決定讓劉懷肅率八千兵馬進駐壽春城。

拓跋嗣回到平城,賀朗再度請魏主出兵南下。此次攻燕終究因軍糧不敷而告終,魏境糧食歉收,拓跋嗣命令魏國農夫每戶納糧五十石,分儲於定州、相州和冀州。

劉裕給京中送緝獲雍軍的火藥時,就讓徐羨之召聚造船工匠,徐羨之當然不會動用朝廷造船場的工匠,因而命令從三吳之地征召造船工匠到京中堆積,六月徐羨之向劉裕稟報,已然召得一千六百餘人。

劉裕覽信大喜,再有三五個月,己軍便會多出數十艘裝載拍杆的船,屆時當可擊敗雍軍海軍,沿漢水攻打襄陽城。

世人點頭,謝晦道:“雍軍將芍陂一帶百姓擄往汝陰,劉中領軍從東莞南下之時可將本地百姓遷往芍陂一帶充分淮南。”

來歲必然要嚴控種棉的數量,劉裕的眉頭皺起,淺顯百姓還好掌控,那些世家門閥實在讓他頭痛。眼下缺糧,還要靠門閥互助,固然位極人臣,離寶座隻要一步之遙,劉裕仍有束手縛腳之感。

賀朗得知拓跋嗣的旨意後,感受拓跋嗣仍把用兵的重心放在北燕身上,一麵與嵇拔商談,一麵請劉裕先調派造船工匠前去魏國,以示誠意,催促魏國早日出兵。

謝晦、王修等人望著劉裕的背影,在斑白的頭髮映托下,世人眼中一貫矗立的身軀都感受有些佝僂了。

宋軍船艦有很多繳自盧循,當初徐道覆造船高大,與劉毅、何無忌的水戰中占有上風。劉裕以為高大的船艦在水戰中占有上風,今後宋軍船隻都造得高大。

一晃數十年疇昔了,謝玄、劉牢之、孫無終、何無忌、劉毅、孟昶等人都接踵過世,北府軍早已更新換代,劉裕微微閉上眼,感遭到眼中的酸澀,逝者已矣,生者如此。

劉裕模糊感受不對,雖說棉花製成的冬衣可讓將士們安穩過冬,但棉花、棉布的代價如此高,必將勾引很多人棄糧種棉。據軍情司稟報,那些門閥世族有的竟然拿出半數地步來種棉。

謝家一向與北魏、北燕有買賣來往,謝晦發起道:“聽聞魏境本年糧食歉收,無妨派出海船前去采辦。”

前不久,劉裕接到留在平城的賀朗來信,稱魏國伐燕之戰六月初已經結束。魏軍攻陷北燕多座城池,兵逼北燕都城龍城。

自從張裕在海上大敗以後,海船前去魏國、燕國、高句麗、百濟等國做海貿經常被雍軍船隻反對,淺顯客商會被放行,但若被髮明是朝廷的船隻就會連船帶人帶貨劫走,這段時候朝廷派出的海船都避開北青州,繞道百濟、高句麗再前去魏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