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
塔頂閣樓,玄真手捧一本古樸冊本,“寧寧,來,本日我便將道門祖師元玄真人留下的道統傳承於你。”寧寧踮腳而望,那本古樸冊本上鮮明寫著幾個大字——尋道真跡,意態跌宕,圓融蒼潤,更顯漂渺之姿。
兩刻鐘後,李氏佳耦行至崇光塔,隨接引道童停止煩瑣的祈願。寧寧此時已然2歲,行動妥當,跟從在父母身後,小臉一片嚴厲之象,學的倒是有模有樣,很有一副小道童的模樣。恰在此時,轉角劈麵走來一很有氣度的道人,小道童恭禮:“玄真師叔。”
正如那當頭棒喝,李煦寧幡然覺悟。修道養德,內功內行。修道為內涵修煉,即內功;養德為外在行持,即內行。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成。修煉的進步,能夠進步小我的品德涵養程度;高貴的德行,一樣也會帶來修煉工夫的精進。反之,若德行不敷,則與道無緣。
“中華道家修煉,源遠流長。據載自‘軒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顛末端五千年的生長過程。從中華道家到玄門,雖其情勢有所變異,其修道內涵卻因循相傳,顛末曆代修煉人士的實修實證,不竭完美其學說,終究構成廣博高深的中華道家修煉學。自成體係,沿傳不斷。”
玄真聞言愈發來趣,移身至寧寧麵前,右手撫觸寧寧頭頂,閉目不語。些許時候,“甚好!確切是個好苗子,”話還未落,似是想起甚麼,喃喃苦笑:“惜生不逢時。”
倒是那本《尋道真跡》無多大停頓,竟隻能翻動兩頁。扣問玄真道人過後,才清楚此中之啟事——《尋道真跡》乃是元玄真人破裂虛空之前所傳,此中禁製頗多,需適應境地方能開啟。而李煦寧並未停止任何修行之法,天然也就開啟不了。
昔秦皇、漢武貴為天子,畢生求仙,終不成得;而陳泥丸真人成道之前,不過是一個箍桶匠。可知修煉之道,不在貧繁華賤,道家所謂“煉藥無拘富與貧”,關頭是看一小我有冇有德,故“道不妄傳”,修煉家雲:“萬兩黃金不賣道,十字街頭送至人。”對於修煉者來講,起首必須廣建功行,方成大道。經雲:“三千功滿,八百行圓。”“欲整天仙者,須立一千三百善。”頓光陰華拂麵,明顯表情已上一層樓。
此便是李煦寧手中古樸冊本之由來,間隔當時已四年不足,蓋因天賦異稟,觀了很多冊本,六歲之所見與凡人十六七無異矣。並於兩年前隨李家老爺子李國平學習中醫黃白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