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舊督新督[第1頁/共5頁]

“大人所言確有事理,下官會詳思之。”陳文強不想就此事與張人駿會商辯論,轉而岔開了話題,道:“之前陸軍部屢催編練新軍一事,如西南無戰事,或可完成。但從目前情勢來看,年表裡編足一鎮的目標難以達到啊!”

這是體貼之語,陳文強趕緊頭答允,心中卻不覺得然。袁樹勳固然是兩廣總督,但新任之官又有多少根底?他現在有陸路提督吳祿貞相幫,手中又有差人這支武力,身兼數職,根底已固,袁樹勳即便是強龍,也難壓住他這地頭蛇。

“他是海軍提督。便去管他的海軍吧!”張人駿擺了擺手,感喟一聲,“朝廷未降重罪,已是格外施恩了。能分開西南是非之地,這也是他所願。”

張人駿欲言又止。隻是隱晦地給陳文強提了個醒,袁樹勳是要打的,可不象他。

“老夫聽聞,禦史屢有奏報袁樹勳併吞之事,且聽聞其設門丁,屬僚晉見,未納門包者逾日不麵;猶任用私家,虛報事蹟。”張人駿皺著眉頭,不無擔憂隧道:“你須啞忍,不要與其項牴觸。”

“吳祿貞的才調是有的。”張人駿沉吟了一下。道:“並且他與你的友情不淺吧?讓他好生去做,這高官厚祿是不愁的。若能安定亂黨,青史留名也是平常。西南戰事,今後就要靠他這個陸路提督了。”

也恰是本著如許的思路和原則,陳文強才既能與諸多清廷官吏交友相處,也能為反動進獻力量,在實際中,不竭變更著既是反動者,又是鼎新者的兩重身份。

反動義士當然可敬可佩,但對國度做出進獻的鼎新者,也不能加以冷視。畢竟,從終究的目標來看,他們是殊途同歸的,都是為了國度強大、民族複興。

如果平心而論,張人駿和李準這些在汗青上被視為反動仇敵的清廷官員,卻於國有大進獻。比如李準巡查南沙、西沙的質料和海圖,在百年後仍然是重申外海島嶼為中國崇高國土的有力證據。而被史乘崇尚、歌頌的反動者,又有幾人真正地於國有功?

“朝廷是要收處所之權?”陳文強摸索著問道。

“這豈不與處所自治相悖?”陳文強微皺起眉頭。

“年表裡,天然是不以本年為限。”張人駿苦笑了一下,道:“朝廷儘管北洋新軍,財務又嚴峻,編練新軍還是要下落到廣東處所。你呢,極力去做,倒也不必有太多擔憂顧慮。”

政治**,貪汙納賄成風,乃是清朝的頑症。告發宦海此類惡風的奏摺接連不竭,但卻不見朝廷的判定辦法。更有處所名流任新政各差,動輒月薪二三百金,糜費甚多。既然要陳文強出資出的,少不得他便要開源節流。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