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炮台南京當局軍政部再次對馬壋炮台停止加固,順次構築了三級鎖江炮台,增設了磚石砌成的隧道掩體和守備陣地,將馬壋炮台進級為國防要塞。
“在戰役中,即便再好的天險,再強的要塞,都會有致命的缺點。想要守住馬壋要塞,就得有友軍情願幫你守住後背!”
9.87 張廣福的舞台
馬壋要塞四周的地形能夠說是相稱的極度化,和臨江一麵的險要相對應的則是其他方向上的無險可守!馬壋要塞和陸地連接的三麵都是陡峭的丘陵崗地和湖沼。一旦產生戰事,在日軍的上風海空力量強力乾預之下,中國軍隊隻要呈現在這些平坦開闊的地區必定會遭到日本飛機和日本水兵艦炮的狂轟濫炸!
三級炮台位於馬當磯頭,磯頭下絕壁峭壁,與一級炮台相照應急。炮檯麵積30平方米,磚砌拱形防空掩體高3.5米,寬4米,深35米,洞門東南與西北對開,另有一處600平方米的練兵場。另設置有重機槍陣地一座,首要用於側衛主陣地,以防日軍沿江邊強行登岸進犯炮台,鮑長義的要塞司令部和獨立47旅的旅部就設在三級炮台火線的永備工事內裡。
張廣福在黃浩然分開要塞以後,當即帶著他的旅部軍官在馬壋守備區以內走了一圈,成果他發明正如黃浩然說的那樣,馬壋要塞將要麵對的最大傷害恰是來自要塞的背後!
如果光從紙麵上來看,將數萬守軍、梗阻線、水雷、暗礁、岸上的三級炮台和防備陣地加在一起,馬壋要塞的確能夠被稱為天險。
可究竟真的如此嗎?張廣福清楚的記得他的司令黃浩然在解纜分開要塞之前對他說的那番話:
即便守軍作戰果斷,戰役力不強、設備也很差的中國軍隊想依托著這些小山包和登陸的日軍作戰,也是非常艱钜的事情!
走馬燈似地在馬壋守備區上空掠過的日本飛機機身上那大大的太陽徽與驕陽相映照,這使張廣福感到烽火很快就要燒到他的跟前。
眼上馬壋守備區的中國軍隊首要由三股力量構成。
而馬當下流之黃山、香山、藏山磯及下隅阪、黃栗樹、馬路口等,則由第16軍第53師和第167師守備。
早在清鹹豐年間,承平軍名將林啟榮就曾率重兵鎮守馬壋炮台,設防湖口、馬壋、香口等地。而後多年,馬壋炮台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此中戍守要塞的兵力包含張廣福的獨立第47旅、鮑長義的水兵陸戰隊第2總隊、第16軍167師一個團、第43軍第26師一個營、守備第1營和第2營以及炮兵第8團、第41團、第42團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