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李儷君倒是早就預感到了:“隻要他們對楊娘子有幾分痛恨防備之心,兒的話就不算白說。哪怕他們最後會為了好處而放縱楊娘子,起碼在那之前,多少能給楊娘子添些堵的。楊家人不再同心同德,兄長也不再自覺信賴楊娘子,那楊娘子行事就不能再象疇前那樣隨心所欲了。兒存身於夾縫中,總能掙出一條活路來。”
竇王妃奉告了李儷君一件隱蔽的舊事,是隋王府的仆人們——除了第三代的孩子——幾近都心知肚明卻又杜口不談的,那就是大楊氏活著時,曾經獲咎過楊家姐妹與楊釗。
竇王妃奉告李儷君,不要太把小楊氏與秦國夫人之間所謂的好友情當一回事。一旦小楊氏有孝在身,一兩年內都不便利到秦國夫人身邊阿諛,又或是楊鑠做事不敷聰明,叫人抓住了把柄,他們隨時都有能夠會丟棄這對姐弟。歸正他們眼下在長安正如日中天,不貧乏阿諛與辦事的人,樂子更是到處都有。
大楊氏作為弘農楊氏河中房一名官至四品的優良家屬成員的嫡長女,十幾歲就嫁入隋王府成了嗣王妃,本人才貌雙全,又有兒子,一貫風景順利,就不免有些自視甚高。哪怕堂姐妹楊玉環成了壽王妃,她也不感覺本身比對方差在那裡,頂多就是平起平坐的皇家妯娌。她看不慣楊玉環的三姐言行浪蕩輕浮,更嫌棄楊釗之妻是蜀地倡家出身,是以在平時孃家親朋集會時,毫不粉飾地閃現出這類設法,連帶的對於楊玉環的婆婆武惠妃,她也不大看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