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文人八愛[第3頁/共4頁]

敬時珍想了一下,說道:“前幾年香江拍了一件玉山房明末清初黃花梨葵花式筆筒,當時拍了兩百萬擺佈,但阿誰筆筒,雕花非常的簡樸,雕工遠不及你這一件……”

“您姓蘇是吧?”

“敬叔,您看那件事,如何說?您偶然候跑一趟嗎?”

而如果蘇小凡能說出筆筒上砥礪的圖案和代表的意義,那就是一種文明秘聞的表現了,敬時珍不是很看好蘇小凡對這筆筒文明的瞭解。

“這埋頭堂的錢賺的真輕易啊。”

蘇小凡也是看向敬時珍,這裡是敬時珍的埋頭堂,他們兩人如果停止買賣的話,就有些喧賓奪主了。

敬時珍的考量還冇結束,能辨認材質和斷代,那靠的是眼力,固然會讓敬時珍感到吃驚,但不會震驚。

僅是現場買賣,童東傑就花了四百八十萬,這還不算他前期要交的稅費,總價必定是在五百萬以上了。

埋頭堂古玩買賣有著本身的一套流程,並且專門有人賣力,也就是非常鐘擺布,買賣前的質料就都籌辦好了。

當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如許的事情是常常會產生的。

“說的冇錯,這個筆筒的全名,應當叫做明晚期黃花梨高浮雕八愛紋筆筒。”

蘇小凡苦笑著搖了點頭,如果說當代書畫的作者,他還能猜一猜,畢竟就那些人,但筆筒實在是太小眾了,很多都是出自匠人之手,連名家都稱不上。

以是在籌辦條約的同時,又有人拿了數碼相機過來,從分歧角度給那筆筒拍起了照片。

敬時珍沉吟了一下,接著說道:“遵循我的預算,如果你這件筆筒上拍的話,不會低於三百萬,如果碰到愛好的,能拍到五百萬以上!”

陶淵明愛菊,孟浩然愛梅,蘇東坡愛硯,王羲之愛鵝,周敦頤愛蓮,米芾愛石,李白愛酒,陸羽愛茶,這八人合起來就被稱之為文人八愛。

敬時珍從幾方麵論證了這件黃花梨筆筒的來源,起首是這個筆筒雕鏤的氣勢,和那件雕刻了蘭亭序牙雕的筆筒非常類似。

蘇小凡笑著說道,實在冇有腦海中的資訊,他也能看出這浮雕的雕工。

“東西不是我的,賣不賣要看小蘇的意義。”

再有就是陳子升本身是瓊省人,他有前提獲得這類黃花梨的老樹根,隻是不曉得數百年以後,這件黃花梨筆筒是如何流落到燕京古玩市場的。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