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的宮殿完工了,臨安節度使苗傅和總兵劉正彥聯名上書,請皇上遷都臨安。
李剛看到皇上不思進取,錯失良機,心中非常哀思,他出班奏道:“皇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君臣七人一起流亡,九死平生,曆經數月之磨難,承蒙嶽家軍和韓將軍以及各地勤王之師的同心合力,我們才逃過此劫。現在金兀朮已是強弩之末,我軍恰好揮師北上直搗黃龍,雪靖康之恥,迎回二聖,儘兒臣之力,此乃大忠大孝、大仁大義。望皇上三思。”
李剛心灰意冷,跪下奏道:“皇上,老臣年齡已高,心力交瘁,不能服侍皇上擺佈,懇請皇上準予微臣告老回籍保養天年。”
宋高宗擔憂韓世忠再來勸說,因而傳令封韓世忠為鹹安郡王,留守潤州,不必來京見駕。統統辦理安妥,高宗選定了一個良辰吉曰遷往臨安,眾大臣一起保駕護航,金陵城的很多百姓也跟著一起去了。一行人浩浩大蕩趕往臨安,到了臨安,苗傅、劉正彥二人把高宗聖駕接進了新的宮殿。高宗看著新宮殿裡安插精美華貴,非常對勁。便傳旨改年號為紹興元年,冊封苗傅、劉正彥二報酬擺佈都督。(未完待續。)
“皇上,金兀朮固然大敗而歸,但百足之蟲至死不僵,說不定一兩年以後他又揮師南下,奪我國土。金陵頻臨長江,地理位置非常首要,進可攻、退可守,又是大宋的心臟之地,一旦碰到危難,四方兵馬就會快速趕來聲援。而臨安接遠洋洋,戰事一起就會四周受敵,到時候我們就找不到退路。聖上,微臣乃是肺腑之言,請聖上三思而後行,千萬不要被苗傅、劉正彥兩位殲邪之人所勾引。”嶽元帥說道。
宋高宗見李剛跪下請辭職,正合情意,他想都冇想,就一口承諾了。
“寡人不去汴京,寡人籌算遷都臨安,那邊山川鐘秀,人傑地靈,並且物產豐富,人丁稠密。臨安的的西湖美景更是美不堪收,另有靈隱寺,那但是佛教聖地。早在幾個月前,我已經下旨責令臨安節度使苗傅和總兵劉正彥督造臨安行宮,想必現在該完工了。臨安,臨安,駕臨那邊便能夠放心了。”宋高宗津津樂道。
“謝皇上成全”嶽飛再拜出宮,高宗賜給嶽飛很多金銀財帛,嶽飛帶著嶽雲、牛皋等眾兄弟分開了虎帳,騎馬出城,度太長江,一起風風景光的趕往湯陰嶽家莊。
“丞相,寡人自有遷都的事理,無需你來教誨寡人。退下吧!朕累了,退朝吧!”皇上說罷拂袖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