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劉曄所料,議事廳上,我一說出南下的方略,世人便是一片反對之聲,莫說是華歆、許靖、許邵這些名流反對,就連太史慈和甘寧這兩員倚嚴峻將也是一樣。
幸虧方纔顛末一場惡戰並冇有影響到豫章的底子,與溫飽中的江北諸州比擬,豫章的景象要好上了很多,充盈的府庫也使我有了一點爭霸的底氣。
我急問道:“子揚有何奇策,且說來聽聽。”
建安元年,或許必定是個多難之年,在長江之北的青、徐、豫、兗諸州及淮南,成群的蝗蟲忽起,食儘禾稻,如關東一境,穀物一斛,需錢五十貫,百姓相食啖,白骨委積,屍穢滿路,其狀慘不忍睹。
劉曄又道:“今歲淮南諸地飛蝗侵襲,顆粒無收,袁術既來豫章借糧,我想他定也會差使向江東的孫策求糧,孫策現在羽冀已豐,豈會再把袁術放在眼裡,我慮孫策必不借糧,二者必失和耳,孫策現在內有會稽末平,嚴白虎等眾寇襲郡,外有袁術虎視,必不會再啟戰端與我軍撕殺,是以,此時若我等遣使往江東謀和,事必成矣。一旦與孫策合談勝利,那袁術必投鼠忌器,即便過後曉得了本相,也不敢拿我們如何。”
的確,眼下豫章諸君中,除了劉基外,我還真找不到比他更合適的人選,孫策現在固然占有了江東,但還未獲得朝廷的承認,劉基此去,孫策如果侵犯,則必為擁漢之士所棄,為朝廷而不容,孫策胸有弘願,素有北上中原爭霸之大誌,當不至於為泄一時之忿,而做出侵害自已好處的事來。
劉曄聽我這麼一說,笑道:“實在,要打發走袁胤,也不是難事。”
秋十月,從江北傳來曹操兵發洛陽迎立天子的動靜,年初,曹操在勝利毀滅張邈背叛權勢後,從荀彧、程昱之計,率軍大破青州黃巾軍,收其健旺者放逐卒,陣容複壯。帝以曹操為鎮東將軍,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加封有功的衛將軍董承等十三報酬列侯,並贈射聲校尉沮俊為弘農太守,自此朝政為曹操一派所把持。
劉曄的觀點甚有事理,眼下袁術雖有稱帝之心,卻未露於形,又有紀靈、張勳等梟將相佐,冒然與之翻臉實為以卵擊石,謀取江夏雖是安定豫章之上策,但兵取江夏,勢需求冒與劉表開戰的風險,此也不成為也。
我環顧世人,道:“子揚之計雖好,但是這東結孫策,不知何人可堪此重擔?”
劉曄不慌不忙,說道:“說穿了也冇甚麼,實在隻是一個字——錢。昔日我初投廬江太守劉勳時,正趕上袁胤授袁術調派,到皖城籌措軍糧,劉勳素知袁胤貪財,便一麵向袁胤大吐苦水哭窮,一麵便暗中送與袁胤大量的金銀珠寶,那袁胤受了賄賂,回過壽春後便慌稱廬江水澇,百姓困苦,無糧可供,由此征糧之事便矇混了疇昔,這一次,我們何不依樣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