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官者,為知縣康正基,平時橫征暴斂,辦事不公,又不戰棄城遠遁,致樂城淪陷,罪無可赦,斬立絕,傳首全郡!”
大師都覺得孫鏘鳴將要大義滅親的時候,卻聽他大喝一聲:“這是我骨肉嫡親,我隻是在鄉一野人罷了,不敢措置,請知縣大人斷案吧!”
自從柳暢用上樹黃旗的戰略,很多最固執的白佈會頭子既有力對抗紅巾軍的大兵,又不肯意樹上黃旗,就退入了海安城,現在海安城內已經有幾百白佈會團勇,隻是互不附屬,貧乏一個能人來率領他們,白佈會的領袖們固然故意加強海安的防備,但是卻找不出一個既夠分量又有勇氣的角色。
徐牧廉倒是看淡存亡了:“哎……錯便錯了,不能一錯再錯!親家公,拔我一百團勇,我頓時便走了!”
他之以是甘願捐軀府城的城防,抽調這麼多援兵出來,關健就是總兵葉炳忠的奉勸。
C
世人明白他的情意,也不說破,隻是氛圍一下子尷尬起來。
他們的嚷話給大師都吃了放心丸,看來瑞安城是保住了,但是也有體味內幕的人小聲說道:“我們府哪來三萬精兵,能調出一萬援兵便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徐牧謙就在海安城內?”瞿振漢差一點就跳起來了:“那我們是新債舊債一起算了!”
他臨彆還叮嚀了一句:“台勇的事,我已經替你聯絡好了!這事你必然要親身辦好,千萬彆生了不測!”
不過這三千七百兵勇絕對給了孫鏘鳴以極大的信心:“有運司親率四千雄師來援,瑞城已萬無一失!”
一聽到這話,孫鏘鳴心中就有不好的預感:“何事?”
他笑了笑:“運司要辦我,親家公你保不住我!我與紅巾賊是你死我活的十世之仇,倒不如轟轟烈烈地死!親家,我向你討個差使?”
到了這個關健時候,慶廉不得不拋出幾個替罪羊來,而徐牧謙已經嚇軟了:“親家公,冤枉,冤枉,我與紅賊誓不兩立啊!”
“請大師放心,三萬精兵指日可到,必能破賊於瑞安城下,到時候軍功保舉應有儘有!”
但是慶廉卻毫不包涵地把這件事擺上了檯麵來,逼他做出一個挑選。
報信的鄉民與孫家有仇:“冇錯,徐牧謙剛帶了一百白布鄉勇進了海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