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這裡不是湊字數,純粹說一下。

這無疑是一個重磅炸彈,朱棣當年靖難打的燈號就是清君側,誅奸臣,奸臣者誰?齊黃、方孝孺是也,此三人是屬於必誅之列的,不誅此三人,則靖難所為何來?“

朱高熾也當了一個幾個月的天子,對於這些事無大小的朝政,倒也冇有最後的惶恐,現在的他淡然了一笑了之,除非有大事,他才說與群臣商討一番後,拿些主張。

朱元璋拔除丞相製後,政事散於六部,無人總其綱,凡事必麵君請旨而後行,因而事無大小便如潮流普通湧到朝會上來了,朱高熾端坐在寶座上,先是聽 “試文辭,扣問經史及官方政事得失”, 常常一語相得,即予優擢,用人“麵選者多”。 官員犯法,也常“麵責而處之”,隨後聽取文武百官事無大小的稟報,除了推舉、盤糧、建言、決囚、開設衙門等大事,以及災異、雨澤、囚數等類奏事項,另有很多像“拉攏牛支耕具”、“追贓不敷家眷”之類的瑣事。凡觸及“軍中奧妙事情及保衛門禁關防等事”,許官旗甲士“徑奏”;官方詞訟,也常常“實封聞奏”。

望著因吃驚而竊保私語的群臣,朱高熾不動聲色 的看著嘰嘰喳喳的群臣,看著他們不知所措的模樣,朱高熾忽感覺有些對勁。

朱高熾點了點頭道:“不錯,恰是他!“

三楊彆離是楊士奇、楊榮、楊溥因居地、郡望,時人稱楊溥為「南楊」,楊士奇為「西楊」,楊榮為「東楊」。三人皆於建文時入翰林院,是精乾之臣,論事存大抵,請免賦薪、減官田、理冤滯、汰工役、撫逃民、察墨吏,無不精通,朱高熾受命監國時,三人共佐朝政,多所扶正,如練士卒、嚴邊防、罷偵事校尉、慎刑獄、嚴核百司等井然有序,深得朱高熾的信賴和正視。

但天子還是下了聖旨,礙於新天子即位,需求群臣支撐,開釋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家眷,也算不得甚麼大事,以是群臣無人啃聲,算是默許了這個究竟。

朱高熾會心,吐了口氣,抬起眼眸不動聲色的掃了一眼暗自揣摩的群臣:“齊泰和黃子澄另有無先人?“

驚詫的群臣一時竟冇有反應過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待回過神來明白了天子的意義後,偌大的華蓋殿頓時喧鬨了起來。

己亥,詔恤先臣方孝孺遺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讀學士直文淵閣,當靖難師入,以草詔不從,致夷十族。其季子德宗幸寧海謫尉魏澤匿之,密托諸生餘學夔負入鬆江島嶼,以織網自給。華亭俞允妻以養女,因冒餘姓,遂延一線。至是,其十世孫方忠奕以貢來京,伏闕上書,得旨:方孝孺忠節持著,既有遺胤,準與練子寧一體恤錄。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