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如果冇有李利的大力支撐,或許遲早有一天周瑜也能一舉成名,隻是這個時候起碼還要推遲十幾年。而天下照此生長下去,十幾年以後究竟是甚麼模樣,還會不會有如許的機遇,倒是未知之數。
沉默半晌後,周瑜臉上的神采垂垂規複安靜,既而變得非常沉著,儼如安靜無波的水麵,風平浪靜,無波無瀾。
現現在,孫策擁兵三萬。名聲在外。手中又有從李利手裡討來的敕封聖旨,已然具有盤據一方的氣力。隻需一個契機讓他離開盟軍陣營,儘快返回江東,自此便是龍遊大海、鷹擊長空,大事可成,霸業可期。是以,他現在又有何事需求周瑜互助,或者說他想從周瑜這裡獲得甚麼呢?
私家友情在切身好處麵前老是顯得那麼脆弱,固然很多人都不肯意承認,但究竟就是如此。
輕聲沉吟中,周瑜如此利落倒是讓孫策頓感驚奇,心中已是躊躇不定,不知該不該提出來。因為他模糊感到周瑜能夠已經曉得本身想說甚麼,以是周瑜承諾時特地言明“不違信義”,言外之意是提示他孫策,如果有違信義之事,趁早撤銷此念、莫要開口。
更何況,撫心自問,他和孫策之間並不存在叛變,因為他向來都不是孫策的部下或部將。也從未接管過孫策的任何恩德和照顧。恰好相反,在此之前。他周家多次幫助孫堅、孫策父子,在孫堅率部參與陳留會盟期間,其家眷全數拜托於周家,而周瑜本身更是在孫堅身後頻頻幫忙孫策度過危難。是以,他和孫策之間底子不存在好處乾係,是真正意義上的兄弟交誼。
“嗯?”周瑜聞言驚詫,他料定孫策必定想邀他同返江東,卻千萬冇想到孫策竟然說得這麼委宛,並且動手這麼狠,直接將周家長輩搬出來講事。此舉實在讓周瑜有些措手不及,又不免有些憤怒,乃至於對孫策很有牢騷。
周瑜安然一笑,伸手指向魯肅,笑聲道:“兄長多慮了。我主公胸懷廣博,宇量寬宏,此為世人皆知,廣為歌頌。何況,子敬在此作陪,並非偶爾,實為徹夜密議之見證。或許兄長還不曉得子敬除了隨軍主簿和參軍之職外,還是現任幷州刺史,並且是我家主公的義弟。是以,兄長不必替我擔憂,時候不早了,你我二人儘快商討安妥,以免貽誤戰機。不知兄長意下如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