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關靖說完話後,公孫瓚宗子公孫續微微點頭,非常乾脆說道:“三叔和長史二人言之有理,孩兒也是這麼想的。”
隨後,公孫瓚一不做二不休,殺死劉虞以及家小,兼併劉虞麾下大半兵馬,一舉占有幽州大部,盤據自主,自成一起諸侯。
這兩日公孫瓚正在忙於調兵遣將設防,謹防袁紹出兵攻打幽州。但明天獲得細作密報,袁紹征調十餘萬步騎並未開赴冀幽邊疆,反而晝伏夜行奧妙南下,目前屯兵於趙郡以內,按兵不動。如許以來,隻要不是傻子,天然能夠看出袁紹此次集結重兵不是為了攻打幽州,而是另有所圖。是以,公孫瓚告急調集幾個親信前來議事,商討袁紹到底意欲何為。
屋漏偏逢連夜雨。合法公孫瓚進退維穀之際,冀州袁也在調兵遣將,極有能夠趁著幽州內鬨之際乘機打擊幽州。
“三將軍所言極是。”長史關靖點頭擁戴道:“數月前,袁紹已率兵剿除黑山賊眾,固然未獲全勝,卻也初見效果,對黑山賊予以重創,短期以內天然不必再次出兵剿賊。由此一來,除我幽州以外,與冀州交界的州郡隻剩下兗州、司隸和幷州。正如主公所言,兗州之戰已趨於序幕,呂布大獲全勝,打得曹操龜縮在三座小縣城以內,已是苟延殘喘,毀滅期近。這個時候袁紹出兵兗州已然錯過最好的打擊機會,如此發兵動眾集結十二萬雄師打擊兗州殊為不智。由此可見,袁紹此次奧妙調兵的實在目標,必然不是兗州,而應當是司隸或幷州。”
不過白馬義從也隻是公孫瓚暮年起家的一支馬隊,人數有限,隻稀有千騎罷了,倒也不至於傷筋動骨,一蹶不振。
至此,公孫瓚自領幽州牧,擁兵十餘萬,分撥親信將領出任各郡郡守,大肆剿滅劉虞殘部權勢。
頗具嚴肅的公孫瓚端坐主位,不急不躁地品茶,這是他與麾下文臣武將最大的分歧之處。
但是公孫瓚殛斃劉虞以後,並非萬事大吉,反而費事不竭。這是因為劉虞擔負幽州牧多年,施政寬仁,夙來主張對烏桓、鮮卑和周邊番邦屬國施以懷柔教養之策,曾數次佈施周邊蠻族,深得烏桓、鮮卑首級恭敬,頗得民氣。彆的,劉虞生前另有一批親信將領駐守邊疆,氣力不容小覷。
“既然袁紹變更雄師不是攻打我等,兄長又何必自尋煩惱呢!”公孫瓚話音未落,他的從弟公孫範當即接聲答話,隨之闡發道:“袁紹雄師南下的目標,無外乎兩種能夠。其一,便如兄長所說,他想趁著兗州戰亂之際,出兵幫忙曹操打敗呂布,攻取兗州。其二,便是乘機攻取司隸或幷州。除此以外,再無第三種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