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半晌後,周瑜正視著李利,輕聲問道:“不知文昌兄所說之人究竟是何人?鄙人願聞其詳。”
說話間,周瑜神采陡變,驚聲道:“文昌兄特地提起劉備其人,莫非另有所指?莫非劉備還能成為一方諸侯不成?可他直到現在尚無根底,帳下兵馬不過萬,如何能夠成事?”
李利意味深長地嘲笑道:“劉備眼下確是冇有根底安身,兵少將寡,但他頓時就有了。二位感覺徐州如何?”
恰逢徐州存亡之際,陶謙必然不會將徐州交給兩個兒子,且不說他們才氣如何,單單是曹操不篡奪徐州誓不罷休的氣勢,陶謙就不會兩個兒子推到滅亡邊沿。故此,他必然會將州牧之位讓給劉備,由此劉備手裡既有兵又有糧,還平白獲得徐州六郡之地。”
李利眼神灼灼地凝睇著周瑜,緩聲道:“此人自幼聰明過人,精通六藝,弓馬純熟,學貫古今,胸有千秋策。腹藏萬甲兵,實乃經天緯地之才,素有氣吞江山之誌。我若得此人,便如高祖得韓信,得此一人尤勝十萬鐵甲兵。大業有望,江山可期。獨一可慮者。便是此人出身不凡。恐其不肯與我這個百姓出身之報酬伍。是以,我盤桓數日不敢直言,生恐一朝錯失良才,抱憾畢生啊!”
“對呀,徐州!”魯肅和周瑜不約而同地齊聲說道。
換言之,即便公瑾有一天能夠幫忙孫策打下一份基業,卻也是明知不成為而為之。這類所謂的成績,短期以內當然能讓人更有成績感,威名遠揚,但畢竟不能悠長。結局不過是徒增殛斃,耽誤亂世戰禍罷了,除此以外,決計冇有成績千秋霸業的能夠。自古南船北馬各有所長,困守江南一隅,縱有海軍戰船之利,也不過是逞一時之強;如果冇有鐵騎進取中原,久守必失,遲早必被中原諸侯誅滅。
飲罷後,李利催促周瑜吃菜,而他本身則是不管不顧地大快朵頤起來。
“來,子敬,你我兄弟二人敬公瑾一杯,請!”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隨即周瑜恍然大悟道:“早就傳聞徐州牧陶謙大哥多病,去歲與曹操大戰一場以後就病倒了,現在又要和曹操再次對戰。如此以來,隻怕陶謙年壽不永,活不了多久了。陶謙若死,那徐州境內另有何人能夠代替他的州牧之位,除了他的兩個兒子以外,就隻要率部馳援徐州的劉備。
李利聞聲後,身形穩定,還是望著山下錯落有致的房屋,沉聲道:“孫伯符勇武過人,誌向弘遠,有勇有謀,天然不是久居人下之人。眼下他困頓交煎,舉步維艱,究其啟事還是他本身脾氣過分打動而至,但他終非池中之物,遲早都有出人頭地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