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兒,趙昊益發感覺責無旁貸了,便沉聲給吳承恩打氣道:
畢竟將來前任也會離職,如果不但願被前任的前任揪著算賬,就得照著端方來。
“因為是姑蘇啊。”趙昊笑笑不解釋。
“蔡知府是高閣老的門生……”趙昊癟癟嘴道:“傳聞,客歲是高肅卿親身打號召,把他從戶部郎中調升為姑蘇知府的。”
趙守正口頭下達的救災令中,就有‘嚴禁哄抬糧價’一條。
待金科心對勁足的分開,吳承恩纔出去,把一份賬冊往他麵前一丟。
“既然姑蘇如此不友愛,為何當初還要選這裡呢?”吳承恩大惑不解。
說著他語重心長歎口氣道:“公子,這世上有些事,用錢也處理不了的。”
隻要前任留下的洞穴不太大,前任就得替他兜著。
十幾幾十萬哀鴻,如果放開了吃,糧山都能幾天給你吃光了!
按說清倉盤庫如何也得幾天工夫,冇想到吳承恩早早就返來了。
隻是這一招千好百好,冇有充足的糧食,就是玩火自焚了。
而是宦海上的端方向來如此,屋簷滴水代接代,新官不算舊官的賬。
並且老百姓都有活乾、有飯吃,社會治安也就穩定了。
“你儘管放糧就是,其他題目交給我來處理。”
~~
隻是,就苦了趙二爺了。
“兩千石能吃多久?”趙昊問道。
“這麼點?”趙昊不由發笑。
“明天最晚明天,伍記的船隊會送來三千石存糧。”趙昊給他吃顆小小的放心丸道:“然後連續還能有個一萬石擺佈,差未幾半個月內就能送到吧。”
但這縣衙裡實際上說了算的是趙昊,就連縣老爺也得聽著。吳承恩隻能按下擔憂,靜候佳音了。
彆的年關時,還能作為亮盲眼的政績,寫進趙二爺的總結陳述裡,將來講不能還能青史留名呢。
“盤庫結束。”
“哎,好吧。”吳承恩是個愛操心的性子,又是初度跟趙昊辦事兒,天然是一百個不放心了。
“高拱?”吳承恩一愣道:“那又如何?莫非你爺倆除了獲咎徐閣老,還獲咎了高閣老?”
這對一個實際八百萬人丁,一半以上的糧食靠從湖廣采辦的地區來講,是災害性的。
ps.第半夜,持續持續哈。求求月票、保舉票啦~~~
還不如把粥熬得稀一點,再加點麩子、雜草、沙子,讓老百姓吃個三分飽,躺著捱日子呢。
倒不是他爺倆心慈手軟,或者被馮知縣矇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