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氣已暗,又下著雨,這氣象格外惹眼。
幾名差役在亭子裡點著了鞭炮,中間的樂手便在劈裡啪啦、硝煙滿盈的環境中,賣力的吹奏起《迎賓樂》來。
“我等笨拙,誤覺得大老爺會從府城直接走婁江而來,是以統統驅逐的人馬,都放在了婁江上。熊典史也帶著大老爺的肩輿在縣境恭候……”說著他又從速解釋起來。
“小可雍裡顧氏大棟,拜見老父母。”那叫顧大棟的白叟家,再次朝趙守正施以大禮。
趙昊點點頭,青詞宰相顧鼎臣嘛,馳名的很。
趙二爺氣也出來了,語氣也冇那麼生硬了。便對一群大氣不敢喘的崑山士紳一抱拳。
“大老爺繞道吳淞江,從小澞河插過來的。”兼任趙守正貼身長隨的範大同,便大聲替他解釋道。
“服從!”新官上任三把火,士紳們都懂,天然無不共同。
“之前崑山縣城都是土圍子來著。厥後吉星高照,出了個狀元顧鼎臣。”徐渭便談笑無忌道:“提及來,這老顧但是向先帝進獻青詞第一人啊。”
“大老爺上任路上,便開端觀察民情,真是下官等人的表率。”何縣丞隻好硬著頭皮道。
隻是這類場合分歧適話舊,兩人便用眼神交換一番,商定待會兒再聊。
“本來是大名鼎鼎的雍裡先生,失敬失敬。”趙守正趕快扶住顧大棟。
“以是進了縣城,千萬彆說顧閣老的好話,會被打的。”吳承恩這話,倒是專門說給徐渭聽的。
當官船泊岸,幾十名雜官、書吏,一百多位衣冠楚楚的士紳,便在一名八品官的帶領下,擁到了船埠邊上,熱烈歡迎新任大老爺駕臨。
趙守正一聽有酒喝,先是麵前一亮,旋即便點頭道:“美意心領了,想到受災百姓嗷嗷待哺,讓本縣如何吃得下?”
“這……”何縣丞、白主簿並縣裡的大小官吏便心下一緊,直覺不妙。
河邊兩岸錯落著高凹凸低、黑瓦磚牆的民居,河上架著青色條石築成的小橋,遠處成片綠油油的稻田阡陌相連。
“下官崑山縣丞何文尉,恭迎大老爺上任。”
隻是地上的紅毯已經被雨水泡透,紮滿鮮花紅綢的綵樓也在暗淡的天光中失容很多,讓經心籌辦驅逐典禮的崑山官紳非常難過。
“半個崑山縣都泡在水裡,十幾萬百姓流浪失所,滿大街都是避禍的百姓。爾等卻還在這裡張燈結綵、敲鑼打鼓,三裡一迎、五裡一接!這是驅逐本縣嗎?我看你們是把我架在火上烤!用心讓老百姓戳我脊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