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牛刀小試[第2頁/共4頁]

不過接下來路宗光的攻辯以及攻辯小結、自在辯論又讓辯論賽墮入了沉悶,結結巴巴的答覆、顛三倒四的廢話成為賽場的主旋律。圍觀的不熱情觀眾吳梓臣同窗在此期間打了無數個哈欠,以此宣泄他對無聊比賽的不滿。直到劉欣盈宣佈:“上麵進入最後的總結陳詞環節,起首由反方四辯發言,時候為5分鐘。”

按理說辯論賽中普通都是正方稍稍占點便宜,因為給出的辯題大多是顛末千百年淬鍊成為大師耳熟能詳的鄙諺,辯論起來天然順風順水。而反方想要做昭雪文章發千古之覆,不費點心機還真的很難勝利。但這個經曆對“賢人無喜怒哀樂”這個辯題來講彷彿並不太管用。

這位哥們說話很順溜,一口氣說完3分鐘,麵不改色氣不長出,並且涓滴不帶磕絆和語氣詞,不去電台當主持人實在可惜了。要說缺點隻要一個,那就是開口千言切題萬裡。他說了半天,中間思惟隻要一個:從科學角度來講,颳風下雨、雷電冰雹、氣溫竄改都是普通天然征象,跟喜怒哀樂無關。

“於實言之,孔子乃國人公認之賢人,其活著時已被稱為‘天縱之聖’,後代更是被封為‘至聖先師’,覺得先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就是如許的一名賢人,據《論語》記錄,他曾說過‘父母之年,不成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是賢人有喜有懼也;‘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成忍也’、‘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是賢人有怒也;‘顏淵死,子哭之慟’、‘噫!天喪予!天喪予!’,是賢人有哀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此中矣’,是賢人有樂也。孔子言行一一俱在文籍當中,隨時能夠考覈。如何能說賢人冇有喜怒哀樂呢?

江水源站起家朝劉欣盈微微一鞠躬:“感謝劉社長!天道高遠難問,眾生懵懂無知,賢人則是相同天道與眾生的津渡橋梁。那麼賢人有無喜怒哀樂呢?我方以為,賢人是有喜怒哀樂的。

但是究竟證明,是他想多了!

非常不幸的是,何晏剛好是王弼的前輩,他提出的“賢人無喜怒哀樂”說也比王弼的“賢人有情”說更早!

這兩人亦真亦假的架秧子,差點讓林少燕咬碎銀牙。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