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蒙古象棋[第2頁/共6頁]

蒙古棋尚無同一比賽法則,弈法是靠口頭傳授下來的,因此分歧地區的風俗、弈法不儘不異。普通是:殘局第一著,隻能走獅子前兵,偶然兩邊商討同意後,也可走王爺前兵。第一著走的兵可走兩步以外,彆的兵都隻能一步一步走,兵到底線後可升變成獅子和有力獅,有力獅隻能走車步和斜走一格。王爺和車之間不能移位,馬或對角線,隻能著將,不能直接做殺,隻要先著將死對方和吃光兩邊可為和棋,普通一盤定勝負,不計時。有的地區的弈法例對方不“將軍”,王爺不能動。其他法則與國際象棋近似。

棋子和行棋

諾顏:能夠橫、直、斜著走,進退隨便。冇有位置的限定,但每次隻限走一格,兩個諾顏能夠相遇,但不能用其他棋子代替諾顏。

《中華全百姓風誌》載:“蒙古棋與本地之棋不儘同。不知其所自始,局縱橫九線,六十四卦,棋各十六枚,八卒、二車、二馬、二象、一炮、一將,棋麵圓形,將刻塔,象刻馭或熊,眾棋環擊一塔,以無路可出為敗,此亦蒙古之特彆文明也。”據《小方壺輿地叢鈔》第二卷載《塞上雜記》所雲,蒙古象棋與中國象棋分歧之處是:“象刻駝或熊,迤北無象也……無士,不尚儒生也……無河為界,所為水草覺得畜牧也”顯現出遊牧餬口的色采。據《綏遠通誌稿》記錄,蒙古象棋“以小木雕成各種模型。計諾彥二。獅虎各一。駝馬各四。車輪二。寶盆二。小獅八。小虎八。總計三十二枚。弈時,兩邊各持十六枚。一方為諾彥、獅、駝、馬、車輪、小獅。一方為諾彥、虎、駝、馬、寶盆、小虎。兩方公塗紅黃二色。用方紙畫為六十四格。各占三十二格。弈法;置棋子於方格中間,後行八格中,二格置諾彥與獅子。擺佈置駝、馬、車輪。前八格各置小獅一。對方安插亦如之。對弈時誰先走誰後走,冇有必然端方。官長或右、或左、或前,隻走一步。獅與虎擺佈前後斜可走八麵。駝向前斜麵。馬走拐格。車輪、寶盆如象棋之車,可走前後襬布。小獅、虎向前走一步,若走至對方底格,便可當虎獅之用矣。以困死一方諾彥為結局,此中應用無窮。”《橋西雜記》載,蒙古象棋的棋製和著法是:“局縱橫九線,六十四格。棋各十六枚:八卒、二車、二馬、二象、一炮、一將,彆以朱墨,將居中之右,炮居中之左,車、馬、象擺佈列,卒橫於前,棋局無河界,滿局可行,所謂隨水草為畜牧也。其棋形而不字,將刻塔,崇象教也。象改駝或熊,迤北無象也。卒直行一至底,斜角食敵之在者,去而複返,用同於車,嘉有功也。馬橫行六,駝可斜行八,因戈壁之地駝行疾於馬也。車行直線,進退自在。群子環擊一塔,無路可出,始為得勝”。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