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許很多多五顏六色的轎車,在這條路上緩行著,實小和二中兩個路口,常常擁堵得車和人都不能轉動。車水馬龍的環城西路,如果我還是當年幼年的我,父親還是當年中年的父親,恐怕也不能像四十年前那樣,手牽動手,落拓地走路,放心腸談笑。
厥後,父親終究好了,規複了事情。固然這之前還經曆了很多很多的磨難,接管批鬥以後,去工廠車間做工,去鄉村種田。老百姓老是最仁慈的,在去祝村一個村莊種田時,有人說:“算了,你也種不來田,就派你每天去割點魚草,去養魚吧!”因而,在通往村莊魚塘的路上,常常看到一個精瘦的中年男人,挑著一擔魚草,邊走邊唱著歌兒,在田間輕巧地行走。
那條巷子
現在,踩著自行車,沿著同一條路,騎在去嘗試小學四週二中的上班路上,想到這些,我的眼眶有點微微潮濕。明天,已經年過半百的我,年齡已經超越了當年的父親,而父親已經到了耄耋之年,我的女兒也已經處於花信韶華。固然跟著經濟的生長,連接道岔口的環城西路已經拓寬了很多,也修過多次,臉孔一新了。但道岔口到西山腳的巷子卻幾近冇有甚麼竄改。
一邊輕巧地走著鐵軌的枕木,一邊迎著稻田和菜地吹來的清風,我一邊在嘴裡胡亂唱著七七八八的歌,《我愛北京天安門》,《聽媽媽講那疇昔的事情》,或者是《采蘑菇的小女人》、《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唱支山歌給黨聽》、《隧道戰》、《學習雷鋒好表率》……凡是音樂課上教過或冇教過的歌,能想起來的,都拿來瞎唱,也不管好聽不好聽,著調不著調。總之,唱得興高采烈,哼得縱情極力。以是那段鐵路,不知不覺中很快就走完了,並且走得很歡愉。
那幾年,母親在靠近老火車站的西山腳林業苗木站上班,因而我們的家就安在西山腳的單位宿舍裡。父親在縣當局上班,我在城西小學,也就是現在的嘗試小學戴帽子初中,讀月朔。因為同路,早上,父親常常和我手拉手一同去。沿著這條蜿蜒巷子,看看路兩旁的人家和樹木,講講父女倆的知心話。印象中我們常帶路人投來戀慕的目光,是戀慕我有暖和的父親,還是戀慕父親有個高傲的女兒,抑或是戀慕父女倆的密切?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