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母和藍氏聽了都點了頭。
喬明瑾在一家人身上掃過,對喬父說道:“是啊,爹。您現在身子也不是很好,每天往集上寫手劄也掙不到幾個銅子。且集上又能有多少買賣?還辛苦。咱家這院子也挺大,現在天也和緩了,就在天井裡支幾張小桌子收些雲家村的孩子給他們發矇,一人一個月哪怕隻收個十幾二十文的,收十個孩子,一個月也有一二百文的。總比您辛苦往集上跑得好。”
說著就掏了荷包出來,想給家裡留一些銀子。
吃完飯,一家人坐在一起,喬明瑾看了喬父一眼便說道:“爹,你有冇有想過在咱家裡辦個小私塾?”
“辦私塾?”喬父有些訝異。
喬父沉默了一會,便開口說道:“之前雲家村的村長也找過爹說是讓爹辦個私塾,隻是咱家之前飯都吃不飽,家裡也冇空餘的屋子。現在氣候漸暖,在院裡傳授也是可行的。如果少收些束脩隻怕村裡會有人送孩子過來發矇的。為父閒時再替人謄寫一些冊本佛經,也能減輕些家裡的承擔。”
不知不覺在雲家村就呆了一個多時候,在喬明瑾又催著明珩到大舅家找雲錦表哥的時候,那雲錦就帶著一小我上門來了。
這期間可都是完完整全的土路,也冇有甚麼機器夯實之說,被雨一澆,路上坑坑窪窪泥濘地很。得很謹慎,纔不會讓車輪子陷了坑裡去。
喬明瑾推了幾次,看藍氏和喬母都不受,便隻好把荷包又掖進了懷裡。
說完看向喬父,看到喬父一臉的如有所思。
這不幸的孩子,這纔多久時候就被挫磨成現在這般了。
藍氏聽完,看向喬明瑾說道:“這活計倒是不錯。瑾娘你可問清楚了,這謄寫一本書或是佛經能給二三十文?”
喬明瑾便笑著說道:“偶爾從一本書上看到的。家裡種下的菜種現在還冇冒芽,我也是想著省些錢,這纔想到它的。倒冇想到在城裡酒坊倒把它賣出去了。”
瞧著性子雖堅固了很多,但藍氏還是更情願看到她一手帶大培養起來的孩子,被夫婿好好地庇護著,吃穿不愁,衣食無憂地呆著家裡。
世人都曉得這蒲草韌如絲,盤石無轉移。這長在水裡的蒲草也隻是被割來編席編草繩的多,倒冇想過竟是能吃……
喬母和幾個弟妹聽了也都看向喬明瑾,就是藍氏聽了也看向她。
又問道:“前天我讓表哥和明玨帶返來的蒲菜你們吃了冇有?明天我光賣蒲菜就掙了好幾兩銀子呢。那蒲菜還能賣一段時候,今後隔天就會送幾捆到酒樓去,如此家裡也鬆泛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