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進二人到訪時,漁舟正批示著幾個小傢夥遴選藥材,茯苓先生在一旁喝茶,碰到漁舟說錯,或是躊躇未定時,他便偶爾出聲指導一二。
“既然太守大人如此利落,漁舟便也就直言不諱了,待會兒如有衝犯之處,還請大人包涵。”
褚進三言兩語將本身意欲在朝廷旨意尚未達到前便開倉賑糧,但遭到宣陽城同僚死力反對的難處說了,進退維穀,愁眉不展。
二人先與茯苓先生見了禮,褚進著便裝,執的也是長輩禮。
漁舟舔了舔有些枯燥的唇角,低頭抿了一口茶,澀得她隻想吐舌頭,蹙著眉尖道:“隻要謊言一破,那麼宣陽城的官員該當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實在,即便有謊言,太守大人該當也是無所害怕的,本年秋宣陽城官員考教升遷太守大人之言還是舉重若輕的。稍稍有腦筋的官員都不會做得太絕,除非他們有將太守大人乃至是褚氏一舉除之的必勝掌控,不然他們得衡量衡量秋後算賬的滋味。聖旨未至先開倉賑糧也是使得的,不過太守大人能夠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大人該當曉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事理。隻要有了糧食,百姓天然就安寧下來了,時疫也能獲得有效節製。待諸事停妥,大人隻需親身上京負荊請罪,務需求招搖過市。百姓的目光是雪亮的,對於救過本身的性命的人必然不會健忘,以是當大人身陷囹圄,百姓必定會有所作為。到時候,聖上聖明,想必也必然能體味到大人愛民如子的苦心。至於接下來百姓如何餬口,他們會比官府更急,也更會追求。官府隻要稍稍開個口兒,答應百姓做些小本買賣,熬到秋收大略是冇有題目的,大人開倉的後顧之憂也就迎刃而解了。”
漁舟捧著茶,收斂了嘴角的挖苦弧度,淡淡隧道:“或許,太守大人的燃眉之急,我能解。至於,太守大人能不能度過這一劫,那就得看造化了。但是,我有前提。”
“在我眼中,這隻是一場互利互惠的買賣。我存有私心,當不得你的謝。救你性命的也是你本身,若再晚些光陰,我亦無能有力。”漁舟放下茶碗,翩然拜彆。
見褚進二人是衝漁舟而來,內心非常不悅,但傑出的教養令他保持著應有的風采。
“誒,小舟你彆走。”褚進最早沉不住氣。
“太守大人喚民婦所為何事?”漁舟冷酷地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