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一向走到城南的怡泰祥金飾鋪以後,周水靜才驚覺目標地已經到了,冇有想到本來感覺不短的路程現在竟然感受這麼短!
周水靜和蔡思瑾慢騰騰地一邊逛街一邊談天,自從周水靜放棄藏拙以後,她發明有好多事情都能夠和蔡思瑾聊聊,並且也趁便考教了一下蔡思瑾學問。
第四排則是玉釵,有純玉釵,也有金鑲玉的髮釵,兩位客觀能夠漸漸遴選。每隻髮釵的代價都不一樣,如果看中了能夠和我扣問代價。”
周水靜非常曉得在如許一個小縣城內裡,女孩子們都在攀比甚麼,如許的釵固然不敷實惠,但是夠麵子!金也有了,紅寶石也有了,今後和姐妹們一提及來“我哥哥/我夫君給我買了隻鑲嵌紅寶石的金釵!”再把這麼標緻的髮釵拿出來給大師看一看,吸引大師的目光,根基上麵子就有了。
周水靜對蔡思瑾說:“第一排的金釵和銀釵就不考慮了,你想要給桐兒買個讓人麵前一亮的髮釵,就不能買這類冇有鑲嵌過的,太淺顯了。最後一排的玉釵代價太貴,超出你能承擔的程度,也不考慮,還是在第二排和第三排之間考慮吧,這兩排的釵都不錯,都很亮眼,你喜好哪一種?”
遴選好以後二人喚來了店小二,周水靜取出了八兩銀子采辦了兩隻金釵,店家贈送了兩個精彩的裝髮釵的木盒子,二人對勁的拜彆了。
周水靜瞭然地點了點頭,然後從托盤裡緩慢地拿起幾隻釵扣問了一下代價,根基上就心中稀有了。然後對店小二說她要想一想,店小二就見機地退出去,給周水靜溫馨的空間本身遴選了。
店小貳心中猜想這兩位主顧估計是未婚伉儷,因為女子還梳著少女的髮式,普通買金飾這類事情都是女人做主,男人隻等著付錢便能夠了,以是他對金飾的先容天然也是更側重存眷周水靜。
幾番扳話以後,周水靜發覺蔡思瑾的學問很踏實,並且對世事有著獨到的觀點,有些時候還能摒棄大要,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質,更可貴的是,蔡思瑾對待事情闡發事情的體例和本身有諸多的類似之處,更是讓周水靜對蔡思瑾對勁不已,將他的職位上升為本身平生難以碰到的知己!
之前爹爹常常說甚麼“令媛易的知己難求”,常常說甚麼“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周水靜非常戀慕,戀慕爹爹能找到好幾個能和他暢所欲言、一醉解千愁的朋友,但是她卻對本身很絕望,以為本身這輩子是不成能找到一個知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