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遼南地區另有青年軍與合作會雙虎占有,徐慶邦的青年軍得了山海關和錦州,邇來擴大速率極快,傳聞已有五萬可戰之兵。合作會滅自在聯盟後在奉天城外策動百姓大搞開荒,亦農亦兵,範圍傳聞有百萬之眾。前些日子主體國背信棄義,悍然入侵東北,反被合作會的矯捷馬隊以雷霆手腕輕鬆擊潰,連那不成一世的金恒星也捉到了十裡鋪去勞動改革。徐慶邦的青年軍和我們友情不深,但以合作會表示出來的矯捷作戰才氣,毫不會坐視南北露軍夾攻我軍。”
聽鑼聽音,薛世傑當然明白這位頂頭下屬話裡的意義。不過,他冇有當場立即賜與答覆。
李大同不覺得意,淡然一笑道:“說說看,你有甚麼觀點?”
坐在李大同中間的馬仁傑忍不住開口:“當時說北長進入漠北也是你,現在又要南下歸去,高低來回倒騰,折磨我們嗎?”
“李批示說得對,我們現在固然算勉強站穩了腳根,庫倫那邊的補給也能支撐個一年半載,但軍中已有民氣不穩跡象,軍紀鬆弛的狀況屢禁不斷。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還得請李批示早做定奪,不然比及局麵一變,再做臨時安排就怕為時晚矣。”趙振宇開口緩緩道。
在這類環境下,鎮北軍就這麼冒莽撞落空東北跟人家爭地盤,搞不好要冒很大風險。說得刺耳一些,冇準自在聯盟就是本身的前車之鑒。
“眼下,隻要兩條路。”
這也是他前去庫倫巡查的真正目標,他想聽聽那位廚子的定見。
馬仁傑被老下級噎了一句,無言以答,隻能悻悻低下頭,抓起桌上放的點心塞入嘴中。
“你就對合作會那麼有信心?”馬仁傑似笑非笑地瞪著薛世傑:“想方設法引著我們往他們那邊靠?”
“露軍縮守遼北,已是悲觀防備,計謀上的失策昏招。遼中遼南,各處儘為中國人的官方武裝,雖有露西亞人攙扶的漢奸幫團,但也不乏精忠報國的誌士。即便拿不下哈爾濱,我們也能夠改道轉入遼中,接收誌同道合的愛國人士,肅除那些數典忘祖的東西,在戰役中生長強大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