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儉是個大孝子,對含辛茹苦養大他的慈母豪情極深。此次叛變大唐來高句麗,心中最割捨不下的就是他的寡母。
信裡他的母親再次痛斥他叛變祖宗的不恥行動,並說她已求李林龍不計前嫌,采取他迴歸大唐,並叮嚀,即便開罪下獄,也要返來,讓裴家列祖列宗放心。
高句麗的戰鼓響起。很多馬隊敏捷拉轉戰馬,成群結隊向兩側高地衝去。馬隊們爬到高地一半,前排戰馬如遭雷擊,刹時大聲嘶鳴紛繁栽倒,頓時的兵將都被甩了下來,進犯高地的軍隊崩潰。
盧照鄰見狀,曉得裴行儉已經動心了,趕緊說道。裴行儉隨口應道:“這幾名侍衛都是跟從多年的家將,有甚麼事你就說吧!”
盧照鄰沉吟半晌,思路定定,回聲道:“蒼鷹軍錄事參軍士盧照鄰,奉大帥李林龍之命給裴大人帶來一封信。”
安市的南城外呈現一支高句麗馬隊,裴行儉站在城頭上恭迎,臉上閃現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信的開端,寡母非常自責,說他再不思改過,她將到其父墳前他殺,以求諒解……讀完家書,他已淚眼昏黃,想到慈愛的母親一字一淚書就此信,內心更加疼痛難安。“大人可否摒退擺佈,鄙人另有一事奉告。”
兩日內,遼州、安市兩個重鎮全落入唐軍手中。高句麗多年經心構置的一字型防地,完整垮了。
盧照鄰把信遞了上去,侍衛轉到裴行儉手中。李林龍在信中寫道:“行儉兄,論才調,你也是當世人傑;論家世,出身將門,現在卻甘為叛賊,行動實令人不恥。如傳到京師,想來禦史台彈劾的摺子將以千計,汝之家屬也再無安身之地。長孫大人的罪惡,全由你來承擔,你一時處於仇恨而出走高句麗,我瞭解。但若隻是因為你我之間的私家恩仇或是分歧權勢間的恩仇,而與本身的祖宗、族報酬敵,士子的寡恥之心安在?你的事情,我至今未稟報朝廷,就是顧恤你的才調,但願能給你留下迴歸的餘地。高句麗彈丸小國與我大唐對抗,是自尋死路,其國必被大唐剿除。現在以兄之才力,固然打了幾個敗仗,但其國力和兵力後續匱乏,被我蒼鷹軍幾戰毀滅十餘萬後,可戰之丁喪失近三分之一,如此打下去,不出年餘,其國遍插唐旗!而兄以一人之力才氣挽狂瀾嗎?到時身歸那邊?兄自誇將才,為將者大多審時度事,能適應生長局勢。你現在逆局勢而行,不感覺本身前程迷茫嗎?我但願你考慮考慮。隻要你能為安定高句麗立下功勞,我當在陛上麵前為你粉飾,並極力保舉兄之功績;至於兄與林龍及紫薇後輩間的恩仇,皆可化去。若兄不肯留在蒼鷹軍效力,我可保舉你去其他府軍或蘇定方將軍處效力。何去何從,當應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