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道:“你們既投降,朕就賜高延壽為鴻臚卿,高惠真為司農卿,你們麾下三千五百名酋長也都授予軍職,搬家本地,其他軍兵皆放還!”
高句麗軍眼睛隻見到四周敵影幢幢、耳朵隻聽到金鼓震天,不管逃往哪個方向,都遭受伏兵,真不知對方來了多少軍兵,一時候隻嚇得魂飛魄散,搶先恐後地逃命。唐軍鐵騎馬如龍飛、矢如雨下,如同秋風掃落葉普通,掃過整座山。
李世民淺笑道:“此人將來必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
兩人跪伏在地,不敢抬首看這天威一眼,隻大汗淋漓,惶恐道:“臣惶恐,再不敢和天子作對了!”
就算有長孫無忌的伏兵互助,高句麗軍還是唐軍的數倍之多,高延壽本擬先行後退,整隊再攻,誰知唐軍應變極快,長孫無忌令旗一揮,個個疾若飛電地從山頂突馳而下,切入對方後背。前有李績、後有長孫無忌,高句麗軍腹背受敵、落入甕中,不由得更加惶恐,一時候竟被砍殺二萬餘人。高延壽隻得再命令:“退往北方!”
李世民哈哈笑道:“你倒會說話!”
李世民笑道:“就像你們如許!不估計本身的智慧本領,膽敢和朕作戰,但我思來想去,感覺你們應當隻能想到下策,以是這一仗朕是成竹在胸,早就將受降的轅門設好了,你們輸得一點都不冤枉!”
高惠真忍不住問道:“那下策是甚麼?”
這場戰役固然打得慘烈,但唐軍收成頗豐,不但獲得五萬匹戰馬,五萬頭健牛,一萬具鐵甲,還獲得各種東西。
高延壽心中悄悄扼腕:“這是高公理的獻計!”
高延壽恭敬道:“還請陛下唆使,臣必知錯能改。”
高延壽低了頭道:“臣得陛下點撥兩句,越會兵戈,陛下便不消犯險了。”
李世民思來想去,道:“你說的確切是奇計,但現在敵軍雖亂,仍有三倍之多,我們隻不過稍占上風,如果再分五千兵馬去平壤,敵我差異就更大了,稍有不慎,戰況就會逆轉,冒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泉蓋蘇文擅用兵法,與中原第一兵法家李世民的首場較量,卻輸得一敗塗地,這使得他不得不重新策劃對策。
卻不知李世民早已帶領四千精騎,偃旗息鼓,悄悄登上北麵高山,高延壽這麼退了過來,恰是落入把握,李世民立即敕令諸軍吹角舉旗、鼓譟嚇敵。同時候唐軍分紅三股,一股剿殺對方弩手,一股斷絕後路,李世民親身帶領一股,突入敵陣當中,奮勇廝殺,以振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