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眨了眨眼,彷彿甚麼也冇有想明白一樣,隻是嘻嘻笑道:“說句實話,這事兒,我們擔憂也冇有甚麼用。三哥,你說我們甚麼時候,去求求郭大帥,給我們外放到處所上去啊,呆在京內裡,是甚麼都乾不了啊。”
“哼!翻臉?他們翻臉是遲早的事。不過,依我看楚國此次進逼虔州,虛張陣容的意義,要大的多,畢竟本年楚國已經連番作戰了,軍隊頹廢不堪。”
郭榮則說道:“那我們將如何是好呢?”
“李唐現在最缺的是甚麼?百戰的精兵啊?可我們不是在宿州俘虜了他們五萬人馬嗎?放歸去給他們,他們又有甚麼不肯的呢?有了這5萬人,李唐如何著也能和楚國膠葛一陣子吧,把時候拖久了,對我們就是功德情。”
王樸擺擺手,說道:“大官人,我說的有福分,不是指李守貞兵變,而是指楚國南下嶺南,同時還和李唐鬨了衝突。你們想,如果楚軍現在冇有南下嶺南,楚唐之間乾係傑出,那麼如果李守貞兵變,楚軍俄然出兵唐州,打擊汴京,那麼我們大漢可就傷害了。而現在,楚國就想出兵,一冇有阿誰兵力,二他也多了顧及。”
“哎,這個李景,真可算是一個廢料了,本來是一副好棋,成果下成了這幅模樣。”郭榮搖了點頭,不曉得是感覺可惜呢,還是感覺憤恚呢。
“我看十二弟,一定會有那麼大的野心吧?”郭榮有些遊移的說道。
郭榮問道:“先生何出此言?這兵變莫非還是甚麼功德情嗎?”
王樸搓了搓手,嘲笑道:“我倒感覺,要建功立業,近了說,潼關是個好處所,遠了說,宿州(安徽宿州市)也不錯,要說在定州嘛,就隻能是個小打小鬨,又有甚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