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這臥龍當真藏身於此山之間否?”
“主公求賢若渴,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矣。”陳到笑道。
“莫不是先生唯恐諸葛氏一族為使君扳連,是故不肯出山?”跟在幾人身後的一名親衛目睹劉備吃癟,忍不住出聲喝斥道。
“恰是。”稚童欲言又止,昂首看了一眼眯著眼的先生,畢竟是忍不住開口:“先生,劉皇叔還算彬彬有禮之人,為何先生避之不見?”
劉備心中微動,他和帳下的孫乾、簡雍等人,確有此設法。
“荊州若危,則助之,荊州若亡,則取而代之。”
天氣漸晚,劉備一臉安靜地看著屋內的燭火,身後,麋竺看了一眼陳到,後者會心,上前半步,“主公,南陽新得,須得主公坐鎮,吾等不若先行回返,他日再來求見先生。”
劉備深思瞬息,“依先生之見,官渡之戰,可持續多久?”
“隻是攻此二郡之地,當如何守之?”
劉備沉吟瞬息,“先生覺得,孫權能勝鐘繇?”
劉備麵色一喜,當即朝擺佈看了一眼,“汝等在此處候著。”
行至草蘆前,劉備親身上前拍門,卻等來一名揉著眼眶的稚童。
“北連孫權,南和荊州,遣關張二位將軍鎮守南陽、陳國,使君扼守汝南,若曹操非舉二州之兵而來,必不成勝也。”
“喏。”
劉備聞言一愣,“備誠懇而來,隻因敬慕先生,為何他不肯見吾?”
“叔至,汝方纔有言“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吾焉能半途而廢?”
“諸葛亮,拜見劉使君。”
子時,稚童抬腳走到柴門邊上,看了一眼坐在一旁安息的劉備,“使君,吾家先生請汝一人出來。”
劉備跟著稚童行至堂內,一眼便看到了跪坐在堂內的長衫青年。
“久聞臥龍先生之名,幾次無緣得見,本日先生肯見吾,備深感幸運。”
稚童微微一歎,“使君此來,是為請先生出山,而先生誌在躬耕著說,教養百姓,焉能隨使君出山爾?”
這一日,合法盛暑。
“方纔屋外的喝斥汝不都聞聲了嗎?吾是害怕諸葛氏為吾扳連。”
“備兵馬半生,顛沛流浪,今幸得南陽百姓看重,卻不知如安在這兵荒馬亂之年,保住治下百姓,還請先生見教。”
不知過了多時,屋內稚童回返。
“肯避世歸隱之人,必是大賢,先生暮年交友之人,俱是當世名流,備焉能信不過。”說著,劉備環顧一眼四周,“先生肯於子時請吾至此,怕也有所定計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