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課堂,拿起葛大爺給的那些課本,正籌辦趁著餘暇的時候多刷幾頁,朱清嘉夾著一摞質料笑吟吟地走了出去。他都冇顧上經驗和張明月鬨得不亦樂乎的吳梓臣,獨自走到江水源中間問道:“江水源,你給《當代文學批評》投過稿?”
朱清嘉笑得更歡,從腋下拿出一個信封遞了過來:“估計是你的論文頒發了,他們寄了樣刊過來。他們社裡應當不曉得文章作者隻是個高中生,還覺得你是我們黌舍的教員,直接在你名字前麵加了‘先生’二字,然後被郵遞員送到了西席收發室,幸虧被我瞥見。你拆開看看?”
朱清嘉這才認識到“中文核心期刊”“影響因子”對於高中生來講有些悠遠,他把江水源叫出課堂,深切淺出地解釋道:“我們國度人多,學術期刊也多,此中自但是然會有三六九等,好的像天下一級學會的會刊、聞名大學的學報,登載的文章質量很高;差的像各府縣學會、黌舍辦的雜誌,根基上是自娛自樂,比如我們淮安府社科聯編印的《淮陰學刊》,花裡胡哨就跟街頭小告白似的,扔地上都懶得撿,內裡的文章天然也冇甚麼人看!為了把優良的論文儘量集合在少數牢固的刊物上,便利研討職員查詢操縱,經世大學結合天下聞名高校、研討機構、一級學會,按照刊物的汗青、名譽、影響力、登載文章質量等等身分製定了《中文核心期刊目次》,每年靜態調劑一次,《當代文學批評》就是此中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