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足道人付給他了定金, 一脫手就是一錠五兩的銀錠子, 傳聞完成以後另有另一半酬謝。
那趙大娘卻不容他開口說話,“呸”的一聲吐了口茶葉渣子,麵對著石大娘說:“這就是你家詠哥兒了吧,不是我說,這十五六歲半大不小的年紀,也是該出去尋點兒事情做了。以你們石家的家世,進個族學,當個伴讀,討些公子哥兒們的歡心,手裡也進點兒財帛,總比成日價賴在家裡的強。”
石大娘在院裡沏了一碗茶送出來,遞到姓趙的手裡,雙手在圍裙上擦擦,帶著求懇的語氣,說:“之前是因為詠哥兒受了傷要吃藥,現在詠哥兒病好了,我們趕趕工,這兩天……這兩天定能趕出來。”
石詠掐指一算, 與那一僧一道商定了十天以後交貨。在這以後, 石詠也不擺攤兒了,直接懷裡裹著了那兩爿銅鏡,拎著小桌小幾, 直接回紅線衚衕, 將那錠銀子交到石大娘手裡。
石詠在查抄過銅鏡的景象以後,反倒感覺那“風月寶鑒”四個篆字實在過分礙事,毛病他給鏡麵找平。因而石詠取了一柄鐵鏨刀,找準最虧弱的一個焊點,悄悄一挑,“風”字就下來了。
因而接下來統統都非常順利。
石詠伸謝,問過這掌櫃姓楊,便倉促告彆,臨走冇忘了提著那一竹筒的上等生漆。
她冇美意義說,石詠哈哈一笑:“二嬸總覺得我又在敗家是不?您放心,我再不是疇昔阿誰石詠了!”
第二天起來,石詠早已經健忘了那四個字兒的事,他一出門就去找李大樹。李大樹就是上回指導石詠去琉璃廠的阿誰銅匠。對於石詠來講“李大樹”和“李大叔”發音實在也差未幾。
他撿了一枝禿了一半的竹筆,謹慎翼翼地將銅鏡大要的浮土一點點掃去,現在便更加看得清楚,青綠色深深透入銅質當中,申明這麵銅鏡鍛造的年代比他想得更加長遠。
趙大娘口裡嘟嘟噥噥地往外走,還說甚麼,“也就明天是三兩,後兒個指不定甚麼價了……等再過個兩三個月,怕是你賣屋子賣地、賣兒賣女也還不上了,這可彆怪我現在不提點你!”
這說話的是石詠的親孃石大娘。聽語氣可知石大娘內心多少有些慚愧,欠銀不還,不是啥光彩的事兒。
李大樹這纔不作聲了,伸手掂掂碎銀的重量,心知這小子非常刻薄,給的銀錢代價超越了他說的這些質料,也涵蓋了銅匠的手工。
這一刻石詠當真是嚇得毛骨悚然,趕緊蹲下,麵孔湊在那麵銅鏡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