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石大娘寧肯借印子錢,也不肯向伯爵府那邊的“親眷”開口,石詠天然曉得母親性子裡有一股子“不求人”的傲氣,見不得對方如許“恩賜”式的謝儀。
已是仲春季氣,在戶外呆著卻還嫌冷。石詠在免費解答各種器物修補題目的過程中,喝了整整一天的冷風,到了傍晚,他摸著空空蕩蕩的癟口袋,回家去了。
“是啊!此物專治邪思妄動之症,有濟世保生之功。①”癩頭和尚對勁地說。
石詠在旁看著,感覺母親很有些給了人一巴掌然後再喂個甜棗兒的感受。
梁嬤嬤隻看了一眼就愛上了,再三謝了石大娘,挑了兩三條,藏在袖子裡,這才告彆,沿著紅線衚衕出去了。
他這是頭一天出攤兒,石大娘則在家整治了幾樣他愛吃的菜在家裡等他。石詠剛走到衚衕口,就感覺那香味兒直往肚裡鑽。鄙諺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石詠精力上固然並不固執於口腹之慾,但是這副身材卻肚子咕嚕嚕叫個不斷,聞見這香味兒,的確是胃口大開。
這小包裡做好的幾條抹額,做工與繡活兒都冇得說,底色素雅,配色溫和,但是那繡出來的紋樣卻格外新鮮靈動。石大娘說得冇錯,的確是她們這些上年紀的仆婦用得著的東西,粗看不打眼,細看卻麵子。
隻見捧盒內裡是兩匹尺頭,外加擺得整齊的銀錠子,石詠粗粗數了數,曉得總有五十兩高低。
石大娘見石詠在一旁待著,趕緊問:“詠哥兒,你不會怪娘把伯爵府的謝儀給推了吧!”
查抄過正麵與側麵,石詠雙手一番,將那麵銅鏡翻過來。
石大娘提及這話,脊背挺得直直的。石詠在一旁,也不開口。他以為母親既然不肯收,必然有她的來由,這些情麵來往,收禮送禮,他既然不在行,就乾脆全憑母親做主。
跛足道人與癩頭和尚對視一眼,都是眼露鎮靜,跛足道人就從懷中取了兩爿古銅鏡出來,鏡麵上充滿了青綠色的銅鏽。
在琉璃廠擺攤擺了一天, 過來問津的人很多, 但大多是平常百姓,感覺別緻。一問代價, 當即被嚇歸去了:“我說這位小哥, 你修個碗, 如何比買個新碗還要貴啊!”
梁嬤嬤見石大娘對峙,隻得訕訕地將捧盒收了歸去,閒談兩句就籌辦告彆。
“前次詠哥兒來伯爵府的時候過分倉猝,我們老爺又是個甩手不管外務的,竟連詠哥兒的表禮都未備下。這是補上回的表禮,彆的固然還冇見過喻哥兒,但我們夫人傳聞喻哥兒和訥蘇一樣年紀,內心也惦記取,以是一樣又備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