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詠向鋪子仆人道了聲“費事”,回身掀了簾子出鋪子。一看附近的山西會館門前,幾個差役正將前日裡見過的那隻“南朝鼎”用繩索捆著,往一隻平板車上挪。
但是趙老爺子倒是個眼裡見不得砂子的,一氣之下,將冷子興告到了順天府。以是順天府纔來了這些差役,將銅鼎拖去,作為呈堂的證物。
一時雅間裡走進個年青公子,與石詠年紀相仿,乃至還要再小點兒,衝賈璉納頭便拜。
“詠哥兒,永順衚衕那邊,隻怕如本日子難過的。你如果能尋個甚麼由頭,去走動走動,問個安。”石大娘叮嚀石詠。
“太子妃娘娘,這……可惜了。”
看來因為這古鼎而起的膠葛,也不是頭一遭了。
石詠聽了這後果結果,也頗替趙老爺子焦急,隻盼著老爺子莫要被冷子興反咬一口。當下他腳步倉促,往山西會館裡去尋趙老爺子——遵循古鼎所說,這類案子約莫不是第一遭,轉頭趙老爺子如果能尋到乾係,查一查金陵與都城等地的舊檀卷,想必便能找到冷子興用心將一具“存疑”的古鼎充作“周鼎”,賣給彆人棍騙定金的證據。
寶玉便問賈璉:“薛大哥哥說準了本日要來嗎?”
正對峙不下的時候,隻聽鋪子內裡一陣鼓譟:“來人,將這隻鼎作為‘證物’拖走!”
石詠有些無語,從速去探聽事情的委曲。
石大娘嫁入石家的時候,曾經見過當時的太子妃一麵,印象絕佳,是個極賢惠知禮的女子。隻是嫁入皇家,便意味著運氣再也不由自主,將隨皇權之爭起起伏伏……而現在,卻彷彿是灰塵落定了。
石詠呆了半晌,從速走到差役身邊,大聲說:“差爺們謹慎些……對對對,這鼎的重心在這頭,扶這裡,千萬彆摔著它了。雖說是青銅的古物件兒,可也不能等閒摔著……”
此時的寶玉,不過九歲十歲的模樣,身量還未長成,但是生得唇紅齒白,眉眼姣美。石詠與他見過禮,內心暗想,這麼點兒大的孩子,打仗在酒樓裡吃酒聽曲兒,是不是不大好。
石大娘望瞭望石詠,說:“詠哥兒,你這垂垂也大了,今後當差娶媳婦兒,如何著都繞不過伯爵府那邊。既然繞不過,倒不如早早開端走動起來,這件事兒上,娘實實是不肯旁人戳咱家的脊梁骨。”
紅線衚衕這邊,石家即便住在外城,京裡的百姓對於“廢立”如許的大事還是極其敏感。石詠的母親石大娘傳聞這個動靜,隻深深地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