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隻青花碗,碗底款識是六個字,楷書的“大明成化年製”,款識字體規整,法度鬆散,再看碗身釉麵,隻見胎底勻淨潔白,釉麵瑩潤如脂,青花則藍中泛青,冇有鐵鏽斑,團體顯得淡雅溫和――統統特性,都指向這是一件成化年間的瓷器佳構,成窯青花。
石詠一下子汗顏了,這世上竟然有人拿他與寶玉相提並論。人家是個千古第一的“有情”人,他隻是偶爾能和千年古物交換幾句罷了啊。
“不是摔傻的,石白癡生來就呆裡呆氣的,偏生石大娘總還總縱著他,由著他敗家!”
想到這裡,石詠白眼一翻,再次在那婦人麵前暈了疇昔。
店東大叔固然嫌棄石詠砸碗敗家,但是見他挺有誠意,到底給他指了一條明路,說:“詠哥兒,我們這四周就算是有人用大漆,也是木工用來漆傢俱,棺材鋪漆棺材用的,大多不純。你若真想修這件成窯碗,就去琉璃廠那四周,去那收古玩文玩的鋪子問問,那邊冇準兒會有。”
但是石詠卻不能不起疑,這隻青花碗若真是成窯的,也顯得太新,太年青了。
如此反幾次複,夢夢醒醒,真真假假……待到石詠完整復甦,他已經垂垂接管了實際――他的確是“穿”了,穿了以後,還是姓石,叫做石詠。當初那位抱著他哀哭不已的婦人,不是彆個,恰是他的親媽石大娘。
石詠點點頭。
現在在琉璃廠,夏商週三代傳播下來的金石最為值錢。麵前的這隻鼎,嚴格來啊說不能算是贗鼎,因為南朝的鼎如何也是距今千年以上的古物;但是與三代青銅器還是有些差異。將南朝的鼎,當作周鼎賣給旁人,這販子,實在不敷隧道。
銅鼎便不再開口了,也不知在想甚麼。
“……看這征象,許是我不久也就跟隨他爹去了。”
“詠哥兒,”剛纔那間鋪子的店東大叔俄然撂動手中的活計走了出來,“你要找大漆做甚麼?”
又是一聲。
趙齡石便說:“爹,那您就漸漸再看看,京裡懂金石古玩的裡手也多,我們就再問問,也冇事兒的!”
“你是甚麼時候鑄的鼎?”
石詠的心一下就慌了:
石詠已經探聽過, 眼下恰是康熙五十一年春季,街麵上的人服飾打扮也印證了這一點。石詠隻顧著留意旁人的穿著, 乃至走路的姿式,冇曾想被他打量的人不樂意了,“哼”的一聲,一甩袖子就走。留下石詠一個,持續衝旁人微淺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