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詠單獨一個,坐在燈下,研討從錦盒裡取出來的那隻“木瓜”。
“水鬆”就是軟木,耐腐耐蝕,氣密性、隔熱性都很好,乃至到了當代,都有人專門將其加工了用來儲存、庇護工藝成品的。
這是一枚金屬器皿,看著器皿大要一層灰玄色、光芒柔潤的包漿,石詠根基能鑒定這該是一件銀器。固然包裹了軟木時,這東西看著是橢圓形,待石詠漸漸清理出來,卻發明內裡是個鏤空球體,一端繫著銀鏈。球體分紅高低兩個半圓,每個半圓上各自是鏤空的六出團斑紋樣,雕工精美絕倫。
石詠屏息凝神,中間寶鏡與金盤的扳談他就再也聽不見了。他提起鑷子,穩穩地扡住裂縫的一端,謹慎翼翼地一點點揭開,公然這內裡緊緊包裹著的是一層布帛。布帛上模糊可辨密密的寶相斑紋,整整齊齊地擺列在布帛上。
《舊唐書》上記取,楊貴妃死於馬嵬坡兵變以後,玄宗自蜀中返回長安,密令將貴妃屍體改葬。內官發明,貴妃墓中,“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
石詠將這木瓜拿在手裡,湊到鼻端聞聞,感覺有一點兒淡淡的香氣。石詠想,這竟真的是木瓜不成?
莫非內裡另有木瓜籽兒不成?
但是這畢竟是顛末端千百年,這軟木即便被布帛包裹著,此時也早已變得酥鬆非常,石詠的手指悄悄一觸,軟木當即陷了下去一塊。頓時,石詠鼻端彷彿聞到一股如有若無的檀香香氣。
這一件,確切是個木瓜形狀,大抵呈橢圓形,一頭偏圓,另一頭有些略尖。也不曉得是不是年事太久的原因,這木瓜大要呈深棕色,乃至有點兒發黑。就著油燈的光,乃至能模糊約約地見到大要上另有斑紋。
可莫非要他停手嗎?――研討員們都是有獵奇心的,古物件兒到了他們手裡,就像是一個個生命,向他們通報疇昔,報告汗青。是以石詠毫不成能就此放動手裡的文物,就此不管。
石詠又是好一番細心清理,公然在銀球之間,清理出一隻純金打製的半圓形金盂。
比及寶鏡和金盤垂垂消了氣,兩隻物件兒竟又和好如初,不存半點芥蒂,本身去說梯己話了。隻要石詠被劈臉蓋臉地訓了一頓,也不敢有甚麼脾氣。
再一看布帛裡裹著的物件兒,石詠心想:除了色彩不大像以外,更像是木瓜了。